香港分區房地產概覽(8):私樓邊緣化──黃大仙區│脫苦海(2015/08/28)

編者的話地產投資香港 中國國際通識 烹飪生活玄學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928049

香港分區房地產概覽(8):私樓邊緣化──黃大仙區│脫苦海

黃大仙區公營房屋佔83.1%,導致私樓邊沿化,中產住宅只作點狀分佈,較宜選擇靠近港鐵站的黃大仙和鑽石山,以及受惠鄰區發展的新蒲崗

分區簡介

黃大仙是全港最多公屋居屋的區域,甚至曾經是中原指數沒有成份屋苑的區域,後來才星河明居和譽.港灣,可見區內較少大屋苑。

反而中型屋苑是區內的特色,包括最老牌的是「黃大仙」港鐵站的新光中心心和豪苑,「牛池灣」三寶:威豪丶怡富丶怡發,「新蒲崗」的新蒲崗廣場和越秀廣場。這些地方,無論交通和生活方便度,都是有所選擇。

至於一些位處山上的地區,如「慈雲山」丶「斧山」,交通就稍遜一籌,只可以選擇小巴和巴士,好彩都可以直接去市中心,不一定要轉駁港鐵。

始終區內以公營房屋為主,所以私樓市場就未受注目,過去的樓價走勢亦從來都不是強勢,馀下來的僅是較低的居住成本。

筆者以往常說,分析香港樓市不能視為鐵板一塊,因為政府數十年來積極介入房屋市場,至今公營房屋已佔有很大的比重。比如很多人說失業率上升對樓市構成損害,或說薪金裹足不前將拖著樓市的後腳,他們說這句話時有沒有想過,香港大量社會低階層人士是受惠於政府的「房屋保護罩」,樓市升跌甚至租金升跌也未必會落在他們身上?

以下是房委會網頁提供的2012年永久住宅單位數目:

全港共有44.3%住宅是公營房屋,當中各種公營租住房已達29.3%,私人房屋只佔55.7%,換句話說分析樓市應集中考慮社會上較富裕的一半人,他們才是需要從私人市場租置物業以解決居住問題。家住公屋居屋又要大叫買不起樓,純屬無病呻吟。既然有些區域極少公營房屋,如灣仔、油尖旺,自然就有另一些區域佔有極大比重,以下是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

只有中產點,沒有中產地段

中西區、灣仔區和油尖旺三區公營房屋佔10%以下,黃大仙區佔83.1%,意味每6間屋當中有5間是公營房屋,全區只有23,399個私樓單位,是全港最少的。再從收入的數據看,只有區內最大的私人屋苑星河明居所處的龍星中位數超過30,000元,第二大私人屋苑譽‧港灣處在舊樓群新蒲崗當中,收入中位數只有23,000元,可見黃大仙區中產社群較少。

黃大仙區內呎價較高的屋苑,都是離開公屋居屋群。由於公屋、居屋和大型屋苑每多設有本身的商場,因此亦沒有形成商業重心區域,現時只在鑽石山站荷里活廣場較多人流及商業活動,相信未來也不會改變。但由於新蒲崗隔著工廠區,前面屬九龍城的啟德區發展潛力極大,假以時日可以變成另一商業活動點,但含金量不高,不能形成貴重地段。黃大仙亦沒有成片的中產地段,只有零星的中產屋苑分佈在私樓群的邊沿地帶。

揀樓秘訣

星河明居的荷里活廣場是區內最大的購物商場,港鐵轉巴士行大老山隧道的中轉站亦設在這裡,因此能支持其人流及商業活動,可是一離開商場範圍,四周又是寂靜的住宅區,附近的屋苑受惠有限,對面的沙中線鑽石山站工程,以及前大磡村用地發展,意味要忍受幾年工程帶來的滋擾。

譽.港灣入夥後樓價仍在星河明居之上,樓齡固然是主要因素,再多一賣點為未來啟德發展概念,但一樣有大型工程帶來的滋擾問題,他日塵埃落定可能是十年之後,令人舉棋不定。

豐盛街上兩個私人屋苑,如照其他各區半山貴過平地的情況,本來應不止目前的樓價,但由於平地上的樓價不太值錢,所以託不起半山的樓價,不過新鴻基賣峻弦時用飛鵝山概念,以曉暉花園一倍價錢出售。電視節目爭拗豐盛街究竟屬牛池灣還是飛鵝山,事實上豐盛街東邊是斧山,西邊是飛鵝山又如何?都未能改變地段上的缺點。一般人所謂的飛鵝山豪宅,是指山的東坡飛鵝山道兩旁,區域上屬於西貢區。以前深水埗區有條斷成兩截的達之路,打通後形成又一居丶又一城等物業,黃大仙區斧山與飛鵝山之間夾著斷成兩截的豐盛街,他日會否因道路打通而變天呢?筆者實地考察,發覺電纜及煤氣喉均在此小山經過,相信打通的機會甚微,交通仍將是老樣子。

新光中心丶豪園丶威豪等小屋苑,樓齡舊,位置偏,投資價值不大,但勝在樓價平而近港鐵站亦可將就作居住之用。

區內精選屋苑/小區

未來發展

前大磡村用地原來規劃為車廠,現已港鐵把車廠改為設在紅磡站旁紅磡貨場,地盤交回政府發展。項目改名為「鑽石山綜合發展區」,發展為住宅、文化及休憩用地,建議興建酒店、辦公室及服務式住宅或居屋,開闢地下購物街,將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新蒲崗及啟德新發展區連接,以配合「起動九龍東」計劃,促進九龍東轉型為另一個商業核心區。

規劃署就中央的住宅部份提出兩個發展方案:

方案一:作純私人住宅項目發展,提供約1,130伙單位,並設有大型商場、寫字樓、酒店服務式住宅及酒店

方案二:以860夥居屋代替酒店服務式住宅,私人住宅則減至718夥

初步諮詢區議會的結果是傾向方案二,提供更多居屋單位,亦有議員反對作酒店或商業發展。本來黃大仙區有很多機會擺脫成為公營房屋區的命運,無奈幾乎每塊稍具規模的發展土地均不作私人發展,包括彩虹軍營轉作居屋、蒲崗村道轉作學校村、嘉禾片場轉作居屋、上元嶺村轉作寺院等。未來可發展為私樓的有衙前圍村、大磡村、聖若瑟安老院等。即使如此,也無法改變公營房屋主導的現況。

筆走至此,或者已有讀者心中不禁嘀咕:筆者是不是歧視公營房屋的居民呢?這是一本置業安居的書籍,而不是研究社會問題,公屋居屋與私樓樓價可以互相影響,比如奧運站附近有公屋及居屋在私樓的汪洋中,便是私樓托高了公營房屋的樓價;西灣河私樓公營屋數量差不多,樓價只是互相牽制;在黃大仙觀塘這些八成公營屋中的少數私樓,結果當然是私樓樓價被拖累。

政府亦建議將慈雲山道及沙田坳道交界的兩個配水庫搬入岩洞,提供土地作住宅發展或興建政府、機構或小區設施。莫講計劃十劃未有一撇,土地位置也是公營房屋群當中,無關大局。

節錄自拙作:《香港各區置業指南》 (2013年)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