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誰更高?──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2002-08-17)

股市,有人覺得是「估市」,一切都是靠估。但偏偏有些人自命有預測能力,市場發生任何動態,均會整句「一如所料」。亦有人認為人類只有分析能力,沒有預測能力,一切事前的分析,在事後卻倒行逆施。明明這隻是垃圾股,偏偏來一個拋物線形上升;明明是股價低於所持現金,股價卻江河日下。究竟對股市的分析是否無用之物?

市場上流行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他」(TA)「花」(FA)兩派,此外還有一些用傳統智慧、月份、廿四氣節、易經紫微測市,由於筆者認識不足,暫且放下不論。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與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這兩個股市分析流派。前者的開山祖師是杜氏(Dow),即杜瓊斯指數的創辦人之一,其杜氏理論百年來至今仍然是奉為圭臬的投資理論。其後有艾略特的波浪理論、江恩理論、型態分析、陰陽燭、技術指標等等。後者以美國股神畢菲德的師父「價值投資理論之父」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為創始,除畢菲德外,較著名者還有彼得林治、科索托蘭尼、索羅斯(很多人誤會其為技術分析信徒,其實索氏尋找金融漏洞是基本分析的一種)。

以名氣計,似乎是基本分析信徒佔優,但從信徒數量上,技術分析佔有壓倒性優勢。正如曹仁超所講,入行咁耐,從未遇上一位只憑睇走勢而發達的投資者,亦未見過走勢分析員真正有能力預測股市。讓我補充一句:我亦未見過基本分析信徒有預測能力,下文舉一些例子。

九十年代初丁謂的善美環球收購世界名牌勝家衣車,後拆骨出售獲巨利,每股現金水平較股價為高,當時管理層正策劃多項收購擴大商業王國的版圖,基於條件吸引,筆者心動正想購入,可是股價從廿多元滑落,後來更以清盤收場。

到九十年代中期,隨著澳洲奔達集團撤離本港,留下的上市地位易名作「世貿中心」,主要持有銅鑼灣世貿中心權益,後來更以當時的高價出售予新鴻基地產,套取了大量現金,市盈率低息率高,當時地產股當炒,筆者見獵心起,買入等升,該股卻低位牛皮大半年,後在微蝕後走人後幾經轉手易主,淪為成交極少的細價股。

若從資產淨值、現金值、現金流折現值等方式分析入市,往往激死自己搵山拜,例如博富博、中巴、香港小輪、晉利地產、慶屋國際等等,買入等股價反映價值,往往等了好幾年都沒有起色。

剛巧曹仁超先生在八月十日的專欄上也有提及相反的例子:「6月開始RSI同恆生地產分類指數出現背馳,因此入市吸納地產股者在7月淡市中損失唔少;點解6月RSI同恆生地產分類指數背馳未能支持地產股價上升?皆因6月份起香港樓花銷售情況轉差,基本因素遂戰勝技術走勢上出現強勢!此問題71年曾出現,當時走勢上明明出現『頭肩頂』,但72年恆生指數不跌反升。當年請教專家,專家話雖然走勢十分差但基本因素十分好,最後大市必服從基本因素而非走勢!六月份地產分類指數走勢強但基本因素十分差,結果七月地產方向仍以基本因素為主導,上周地產分類指數回落4.8%。」

大家至今可能一頭霧水:究竟是「他」派了得還是「花」派高明?曹氏在文首已有結論:「近年走勢分析與基礎分析已是互相結合而非互相排斥,事關增加基礎分析再睇走勢更加了解來龍去脈也。」筆者則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任何事用兩個方法做時,如果兩個方法的結論是相反的話,必然要對兩者作出取捨,要不是重視前者,便要重視後者,兩者互相結合往往兩頭唔到岸。對於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筆者認為是對同一事物的兩個角度,例如我們看到一隻象的整體,但瞎子卻要在黑暗中摸索真相,結果其一說是象鼻,另一說是象牙,第三個說是象腳,最後一個說是象尾,其實沒有一個能夠知道整體的實況(Full Picture)。圖表顯示的是市場上買賣雙方的觀點與力度,好方強時向好,淡方強時向壞,但基於市場的資訊總是不完整,沒有人知道所有的資料;而考察上市公司會計數據亦未必能看穿字裏行間的真象(Read between lines)。單用一種方法,對認識市場有所局限。

技術分析所重的是「價格」(Price),而基本分析所重的是「價值」(Value),而兩者是永遠沒有可能對等的,價格有時高於價值,亦有時底於價值,甚至價值本身,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見解。有些人可以接受市盈率幾十倍的A股而覺得十幾倍的H股太貴,而兩種股票均是同一間公司發行的;同是太古洋行,以同樣金額買入B股投票權大於A股數倍,太古B價格卻永遠略低於太古A。可是投資者/投機者是以價格獲利,如買入高價值低價格的股票份,對其本身也沒有益處,而這種差異可能不會隨時間的流轉而得到修正。

筆轉到此,讀者可能仍覺得筆者還未能解答兩者熟優熟劣的問題,筆者雖然至今還未有定論,但傾向從三個層次理解:

一、無論技術分析或基本分析,都只能揭開事實的一部份,很多因素如行業盛衰、管理質素、突發事件(如戰爭、收購合併等)等無法從而得悉,當兩者並用也未必能解決問題時,單用者只會離真像更遠。

二、功力夠,飛花擲葉俱可傷人;功力不夠,干將莫邪也無所用。很多自稱技術分析者是圖表盲,頸線未穿說後抽,成交越來越多說頭肩頂,更離譜是在小時圖上找影響半年的走勢形,技術分析落在這些人手上只是誤人誤己;同樣道理,一些會計常識欠奉的人,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損益表(Profit and loss)、現金流(Cash flow)、商譽撇值(Amortization)、撇賬(Write-off)、撥備(Provision)也搞不清,核數報告備注也看不明,偏偏單從市盈率息率這些可由會計手法及管理層控制的約定數(Arbitrary value)作投資決定而自命基本分析者,實在有點狂妄自大。

三、既然兩者均只反應實況的一部份,因此只要任何一者顯示狀況,已可作保險決定這個投資有風險,無需要過兩關才作決定,「有懷疑渣現金」。

 

 

 

原載:http://www.tokuhon.org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