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寓零縑:飮食與文化│[梁厚甫]

如果說,美國有甚麼好處,好處是,在美國,可以吃到全世界各地風味的食品。如果你住在紐約,每天晚上都到外邊來吃飯,可以吃到上好的法國菜、意大利菜、西班牙菜、中東菜、日本菜以及形形式式的菜。中國菜呢,一般都不地道。要吃上好的中國菜,不能求之於美國,只能求之於香港與東京?

上好的菜式,是由原料和烹飪方法來構成的。論原料,美國是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只要外國能將第一流的烹飪技術傳到美國來,在美國,就可以吃到上好的外國菜。當我到法國和羅馬旅遊的時候,有法國人和意大利人向我承認,如果不到尖端的法國和意大利餐室去,法國本土以及意大利本土的餐室,是比不上法國人和意大利人在美國所開的餐室的。

由於美國是全世界烹飪薈萃的地方,不由得不想起飮食文化的關係來。

談到飲食,有一條規律,就是沒有經過封建社會的國家,其食品是不會太好的。意大利、中國、法國食品所以世界知名,由於意大利、中國、法國,都是長期的封建國家。飮食,不愁沒有烹飪的人,而愁沒有享受的人。

帝王是飮食的享受者,先有帝王,然後有廚師。

以中國而論,如果沒有帝王,決不會有伊尹與易牙出現。

從其反面來看,可以看得更淸楚。美國是一個沒有經過封建的國家,美國飮食之道,真是貧乏得可憐。

美國國宴,除了燒牛仔肉、燒火雞和燒山雞以外,廚師便黔驢技窮矣。

不過,在筵席上,美國的廚師,雖然拿不出上好的食品出來,但漢堡飽和熱狗,畢竟是美國的食品。

這些食品,可以名之為民主文化的結晶,是民主社會的產品,而不是封建社會的產品。

今天的美國,在食品方面>是民主文化與封建文化的大熔爐。

可以看出一個趨勢,將來封建的文化,將為民主的文化所替代。將來人類飮食之道,必然是:以民主文化的食品為主食,#封建文化的食品為副食。亦即是,非大排筵席的時候,人們不會吃到封建文化的食品的。

封建文化的食品,是給帝王來享用的。帝王是因,而硏究烹飪與主持烹飪的人是果。沒有了因,果就壯大不起來。現代雖然有人提倡美食,那不過是局部的現象,到頭來,美食必然為普羅食譜所替代。

明白了這一個道理,硏究飮食的人,就不應該鑽牛角尖,與其花很大的力量去硏究「雞鮑翅」,不如花力量去改良「快食麵」。

論飮食之道,美國雖落在各先進國的後頭,這不是美國的損失,在今後之漫長歲月中,美國的普羅文化的快速食品,必然是在全世界大放光芒。

據說,美國有一家很大的食物硏究基金會,將有一個名叫X的食品上市。這一種食品的成份,目前還未能公佈,但可信其將含足夠的菜蔬、肉類與澱粉質。吃進一枚之後,就可以足夠一餐的營養。

可以熱食,亦可以冷食。除此之外,還分為供應靑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三大類。

原料是一樣的,但味道各有不同。連吃一個星期,雖然覺得每餐都有新花樣,實則是千篇一律。

對這種名叫「X」的新食品,醫生和營養學專家,都加以肯定,認為如果能普遍化,對人類的健康,將有所補助。

例如說,一個忌食含脂肪較多的XA一的人,可以改食XA二,而XA二與XA1比較,名稱雖有所不同,吃起來是所差不多的。

以往有人說過,將來人類,會吃一枚丸子,便可以充飢,現在科學家認為,吃丸子,和人類吃的習慣距離過遠,不可行。

但把原有的食物變形,而加上不同的香和味,作為快速食品,是較為切實的辦法。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