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隨筆:再談早餐與午餐│[梁厚甫]

外國早餐、午餐、晚餐用三個不同的字,中國人都用一個餐字,但只有早午晚之不同。

在外國,三餐之中,對早晚兩餐,最為重視,而午餐僅是認為是「輕食」。中國則不然,中國或則是輕視早餐,或則是把三餐同樣的重視。

有人認為,這些不同,僅由於傳統的習慣,那是不必大驚小怪的。但是,外國硏究工商業管理的人則認為,這與工商業的效率有關,不應該認為無關重要。

記得筆者年輕的時候,曾做過一位美國經濟專家的助手。這一位專家,早上吃甚麽,晚上吃甚麽,不知道。筆者所知道的,只是中午的時候,一位專家,僅吃一瓶生奶。初時,認為他吃生奶,就讓他吃生奶好了。不過,後來發現了一件事情。一天,別處來了兩本報吿書,用打字機打成,每本有200頁的光景。這位專家自己要了一本,其餘一本,交給筆者,聲明大家應該儘快的看完它,而且看完以後,要寫一些剳記,把報吿書的要點提擷出來。

那位專家吃完生奶,筆者吃完午餐,就開始工作。大家做到下午四時前後,筆者有點困倦了。但是,那一位專家,還是精神奕奕。幸而那一位專家已是六十歲的人,而筆者不過是二十歲開外。為着好勝,一定要赛過他。作到下午六時,大家都完成任務。心內明白,老人家還是游刄有餘,筆者已是強弩之末。

經過這一次敎訓之後,筆者也學他中午的時候,僅吃一瓶生奶,過了一些時候,自覺精神比前抖擻得多。因而,不能不下一個結論,人們的精神狀態,和吃東西是有不可分離的關係的。

人類不是吃得多吃得好,就會精神抖擻的。必要吃得對和吃得適量,才會生出好處來。

吃,是科學而不是藝術,中國人的毛病,是把吃視為藝術,而不知道吃是科學。當然,吃得太過科學,是不好的。太過科學了,就缺乏人生樂趣。不過,吃得太過藝術,也是不好,吃到腦滿腸肥,懨懨欲睡,雖然是人生樂趣,其如是醉生夢死何!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