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7):城鎮化帶動城市生活│梁隼

v2-c1fd3426f85a69c5cbe8cd2a75d8d55c_r

都市化是建國以來的大趨勢,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標誌著中國城市化首次突破50%,近年更提升為國家政策,提出“城鎮化”的目標。

早在十一五規劃綱要就已經明確“要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十二五規劃建議“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2010年起實施新型城市化戰略,實現人口、空間結構的轉變,建設城鄉平衡社會。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了各類城市的城鎮化路徑,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城鎮化除了是人們由鄉村移居到城市,以及把鄉鎮發展為城市之外,更深層次的是“人的城鎮化”,具體地說就是令到更多人可享有城鎮的生活水平。當中最典型就是衣食住行等水平的提升。

城鎮化對於城市開發有很大的支持作用,除了成片的住宅開發項目外,更要建立相關的產業,比如商場、商廈、酒店等設施,以至於相關的基礎設施。

另外,城區面積擴大,亦帶動了汽車的需求,因為國內的大城市的集體運輸系統普及仍未成熟,無論地面或地底交通均未足以滿足需求,刺激了人們對汽車的需求。

而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出行方式,除了鐵路和公路之外,航空亦正在急速發展,始終中國幅員廣大,飛機始終都是最快捷的遠途運輸方法,造就了航空業的長期增長勢頭。

地產

很多人一談論到內房股就避之則吉,主要是香港上市的內房股表現都不是太突出,也常常有新聞報導個別內房股有債務危機。地產業務發展是避不開債務問題,關鍵在於企業是否過渡開發,業務本身又是否集中一項,例如一味開發樓盤,賣完就開發別處,或者根本只是藉地產項目來融資,然後遠走高飛。

成功的地產集團如香港的四大地產集團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集團業務多樣化,發展房產方面有自己的附屬公司或者常用的外判商,都能夠控製成本,或因綜合性項目而得到協同效應而獲利,國內情況其實一樣,部份內房發展商也會透過大面積的開發,發展成綜合性項目而獲利。

也有內房企業走向物業金融化之路,發展私募基金業務及房地產基金,為企業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及發掘新的投資機會。

眾多上海上市的內房股之中,華夏幸福就是以大面積新城開發建設為本業,從規劃、集資到運營,都一手包辦。

以上海浦東開發區為基地的陸家嘴除了發展住宅、商業樓宇之外,更擴及金用基建開發,以及出租和中介業務,可算是一條龍的房產企業。

從事物業金融化的表表者有以深圳為基地的金地集團,業務除逐漸擴展到全國多個城市,更擴及私募基金及房地產基金,登上物業金融化之路。

汽車

炒作城鎮化受惠板塊都會把重心放在鐵路及基建板塊上,因為國策似乎向鐵路發展傾斜,同時在國內的大城市如北京市,為控制汽車使用量而實施限購令、單雙號限行等措施,似乎汽車板塊未能受惠是次國內牛市。

正所謂凡事兩面看,就如政府不斷為樓市加辣企圖降溫而適得其反一樣,政府越多禁令,代表市民的需求越大。事實上限購限行只局限於一線城市,國內城市的集體運輸遠不及香港便利,而很多大城市的面積卻極之龐大,如北京的五環,已經觸及河北省,對於很多城鎮居民來說,汽車並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正如前段所述,國內運輸仍然主要依賴汽車運輸,另外發展集體運輸也是刻不容緩,所以要在城鎮下的政策受惠的汽車股,就要多加留意一些業務涉及商用汽車或大型客車的。另一邊廂,國內城鎮化效應下人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均會提升,汽車企業如有外國品牌合作的話,都可以幫助銷售,畢竟國內居民對外國牌子都有一定情意結。

企業業務涉及商用車的有東風汽車,企業透過與日資日產合作,專注於各種商用車以至汽車引擎的製造與開發。

宇通汽車可能是部份巴士迷才聽過的品牌,國內及穿梭澳門大小賭場的45人大客車,不少是宇通客車的產品,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大中型客車生產基地,很多穿州過省的客車,都是宇通的產品。

與外國品牌合作無間的有上汽集團,憑藉其在長三角的市場地位,與多家外國品牌合作生產汽車,包括:大眾、通用、五菱等,而且產品多元化。

航空

航空板塊主要分為兩部份,分別為經營航機業務的航空公司,例如香港的國泰航空,此類公司的特點是成本與油價掛鉤,但油價下跌也未必受惠,因為航空公司為分散風險,會在油價高企時購入期貨以鎖定價格,如遇上油價如今年初般下挫,航空公司不但慳不到油價,反而會為購入期貨而蒙受重大損失,所以要投資航空公司,除了要留意油價走勢外,也要分析公司過去對沖油價的表現。

國內的航空公司在過去油價高企時的表現仍然不俗,主要是受惠國內的航空市場沒有外國那樣飽和,全國祇有二百多個機場,遠遠低於歐美國家的密度,加上城鎮化概念,都會對航空需求增加,市場仍有大量增長空間,可說是單靠概念都足以抵銷其他不利因素。

航空板塊的另一部份,為外國未必有獨立上市,在中國卻有多個已上市的機構,說的就是飛機場。

中國三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及廣州的飛機場已相繼上市,國內的A股市場有上海機場及白雲機場,而香港上市的H股除了北京的首都機場之外,也有海南島的美蘭機場。當中北京、上海及廣州的機場是全國僅有擁有三條跑道的機場。

機場口岸附近區域會發展成為臨空經濟聚集區,集中發展航空相關產業如航空製造和航空運輸服務,也會發展商業如國際商務展和娛樂體育休閒等,

現時的北京順義臨空經濟區、上海浦東臨空經濟區等都已發展成熟,成功帶動京津冀、長三角等地的經濟發展。

因此上海機場自然成為航空板塊的必然首選,因為已發展成熟,如要找尋相關概念股,可以考慮有潛力發展臨空經濟區的白雲機場。

國內航空公司中,早年航空業大重組,形成國航、東航、南航三大集團,不過海南航空則是一個異類,除了航空業務各,還有龐大的周邊業務,只以分散航空業的風險。

 

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31274452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