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1):亞投行和一路一帶有利基建輸出│梁隼

v2-e88def2661d3648e5917397334cc1543_r

人民幣國際化的其中一步棋,就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亞投行AIIB)。當大眾集中地看有那些國家加入亞投行時,更重要的是了解其成立的目的。

從字面推測,亞投行自然是為亞洲各國修建各種形式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貸款資金,同類的組織,較具規模的有亞洲開發銀行(ADB)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什麼中國又要另起爐灶呢?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亞洲多國出現金融危機,主要是一些外向型經濟體,雖然這些既有的組織也有提供援助,但事後卻被咎病條件較為苛刻,間接令到這些國家元氣大傷。

另一種情況是一些資源型的經濟體,特別是欠缺港口的內陸國,雖然有豐富的資源,卻因為交通以至資金的問題,而未得到充份的發展,以至於由於缺乏融資以及技術,未能以基礎建設改善自身的處境。

至於一些成熟的經濟體,如西歐各國,則著眼於亞投行的項目,可以帶來大量商機,除了資金有所出路,更有機會輸出基建的技術和管理。遠一點說更可能透過亞洲基建改善而得益。

所以亞投行受到各國歡迎,並不是那些挑戰歐美霸權的謠言,而是作為牽頭人的中國,如何與鄰近國家互惠互利。一方面中國可以將以美元計價為主的外匯,轉換為實物投資,另一方面可以為國內過剩產能尋找出路,並且為人民幣國際化爭取更大的空間。

亞投行建設的項目,主要是改善亞洲各國之間的陸上和海上的基礎建設,最形象化的說法,就是“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具體地說就是歐亞之間的高速鐵路,以及各地的港口建設。據稱第一個項目將會是由北京到巴格達鐵路。當然,現時並不是現時沒有這些基建,只是可以做得更好、更快、更平。比如鐵路,雖然已經開通,但由於各國的車軌距離不同,要過境換車。但總結中國高鐵的發展經驗,是保留舊有線路,然後另外興建新線。

現時中國的鐵路興建技術,已經適應了高原、高寒、凍土、山區、沙漠等惡劣地形;興建港口和填海造地,亦有大量的實踐經驗。所欠的是亞洲各國欠缺只夠的投資資本,亞投行成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令到亞洲的基建全面提升。在這個背景之下,有三個板塊可以受惠,分別是鐵路設備、港口建設營運,以及基建工程。

鐵路設備

這個板塊對香港的股票投資者並不熟悉,因為在各個免費報價網站中,沒有鐵路設備這一個行業分類,當然同類型上市公司也不多,較多人認識的有南車時代(3898)及賽晶電子(0580)兩間公司。

上海A股市場情況就不同,無論是從事訊號系統、減噪系統,以至車軸都有代表性的公司上市,更有公司主要業務是從事貨運列車部件生產。香港已沒有利用鐵路運輸貨物,但國內以至世界各地鐵路運輸仍然是貨運的主要途徑之一,尤其在一帶一路概念下,對鐵路設備的需求只有繼續增加。

相關股票可留意主要業務為減噪設備的時代新材,該公司除了提供相關設備予鐵路工程外,也有提供汽車、發電、軍工等行業。

作為中國最大的車軸企業晉西車軸,主要從事開發及生產各款機車的車軸,產品更外銷至美國、韓國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

北方創業的主要業務為鐵路貨車,也開始涉足風力發電塔架,壓力容器等新興業務,除一帶一路的概念外,也帶有環保概念。

航運板塊

一談到一帶一路,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鐵路股,因為只會想起絲綢之路,和一連串合併消息如南北車合併。趁此機會不妨修正一下讀者的認識,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換言之炒作一帶一路概念,又怎會只得鐵路相關股份可以留意?

香港人熟悉的航運股都不外乎中遠洋、中外運、東方海外等股票,近年的股價表現只是一般,只有中外運曾有一段時間炒概念有顯著升幅。加上香港投資者對航運股的認知不多,最多都是以波羅的海指數作參考,所以航運股在香港人心中是較冷門的。

然而要在一帶一路概念下找尋受惠股份,就要在航運股當中找到優質股票,說到底中國就是要藉一帶一路概念來幫助亞洲國家發展航運業,那麼在中國已擁有豐富相關經驗的公司就有龐大的商機,股價也有向上走的本錢。

發展航運首要有優良的港口,無論是建造和管理也相當重要,現時上海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要處理龐大的貨櫃吞吐量,少一點經驗也不行,作為全中國最大型港口企業集團,業務集中在上海的上港集團自然擁有豐富的港口管理經驗,可充份利用本身經驗來實踐一帶一路概念。

中國交通建設除了承建公路和基建項目外,也是全國最大型的港口設計及建造的企業,業務範圍遍及世界100多個地區,由於已擁有走出去的經驗,肯定可受惠一帶一路概念,此外,中國交建也具備分拆概念,因為即將分拆港口業務獨立上市,有雙重概念。

談完港口相關企業也不能忽略管理船隊相關的企業,當中以招商輪船較為可取,因為招商輪船擁有豐富的管理LNG船隊,即運載天然氣的輪船經驗,是未來重要的業務。

工程

無論是一帶一路,或者是成立亞投行,都是國家借輸出技術和人才,來鞏固中國在亞洲甚至更遠的地位,無論最後結果如何,現時擁有相關技術的企業已具備增值概念,部份企業的股價在最近一年已上漲了很多,可是一帶一路仍然屬於概念階段,概念未實體化前相關企業股價仍然有一大段路要走,現階段仍然可以伺機收集。

一帶一路帶旺了鐵路及航運相關企業,成立亞投行則是為各大小基建籌集資金,既然如此,就有三類型企業可以留意,第一是已擁有承包工程項目的企業,第二是擁有高技術含量,如從事水利工程企業,第三是已擁有多個海外項目的企業。

中國中鐵擁有多項高難度鐵路工程經驗,包括青藏鐵路,海外方面也有多項工程,包括以色列輕軌項目、哈薩克輕軌項目等,即將簽合約的有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除此之外,中國中鐵也有從事房地產開發、工程設備及零部件開發等,業務都算多元化。

葛州壩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水利工程企業,專門從事興建水壩和發電廠,集團有機會走出去,參與巴基斯坦的水電項目,可預期在亞投行成立後,集團可以乘勢拓展亞洲各地業務。

中國建築是全國最大的建築企業,業務除了基建工程之外,也有勘察業務,此外,集團遠至非洲都有項目,要選一帶一路受惠企業,一定非中國建築莫屬。

 

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9288424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