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我雖然有份穩穩陣陣、月入幾萬的工作,但是一向都無儲蓄習慣,經常不知道錢花在那裡。近日女友想找層樓居住,但是報紙經常說政府降低按揭成數,不知要多久才能儲夠首期,又怕儲到時樓價已經升到飛天,難道真的要過大海走一轉才有望找到首期?
答:
供得起但無首期是很普遍的現象,尤其現時政府打壓樓市不斷降低按揭成數,對高按揭成數物業又諸多限制。只要以400萬以下物業作為目標,而且符合特定的條件,仍然可以透過按揭證劵公司(HKMC)或個別銀行承造九成按揭。
假設樓價為400萬,承做九成按揭首期要40萬,另外預多10萬作駛費及應急,定下五年目標儲錢的話,每月要儲8,400元。以月入數万計,大約佔收入的兩至三成。
單純從“紅簿仔”儲蓄,回報接近零,因為一般銀行對50萬以下的存款都只有0.01%,即是每10,000元一年只有1元利息。如果想加快過程,除了開源節流之外,惟有追求較高回報。就算轉做定期存款,要享有較高利率(港元定期最多也不過1%左右),就要有一大筆款項,通常是10萬元起表,對於由零開始儲蓄只有望門輕嘆。
要追求較高回報,就只有從投資入手,很多穩建藍籌股都有3-4%息率,每10,000元每年都可以收到數百元股息,另外還有增值機會。這些業務穩定的藍籌股,除了高息之外,股價長年節節上升。
問題是對於沒有儲蓄習慣性或者概念的朋友來說,莫講話要儲50萬,連儲數万元都好像很難,每個月的薪金都是胡里胡塗地花掉,只要銀行簿有多數個零,就忍不住要花掉。那麼就要用“強迫儲蓄”的方法,其中之一便是“月供股票/基金”。
各大銀行、保險公司,甚至證券行等都有不同的月供投資計劃。當中保險公司只提供月供基金,部份銀行或證劵行則同時有月供股票和基金。先講月供股票,先訂立合約,每月扣取某個款項用作買指定股票。例如每月供8,400元,而當月電能實業股價平均70元的話,就會購入120股,不用一次過購買1,000股。
不同銀行對月供股票的收費模式也不相同,分別有按月供金額收費及按揀選股票數量收費,也有個別銀行展開推廣期內免手續費。另外要留意手續費中是否包括存倉費、收取股息費等雜費。最後也要注意月供計劃所買入的股票通常都不足一手,於賣出股票時是按正股價還是按碎股市場價(通常比市價低十多個價位)。這些都是要留意的條款。
保險公司的月供基金,原理和月供股票相同,都是每月扣取相同的款項用作買基金。主要分別是投資者先揀選一隻或多只基金,每個月從指定銀行戶口中扣除指定的金額,該筆款項扣除手續費後全數用作認購投資者所揀選的基金。
無論月供股票及基金都是利用平均成本法累積資本,最大的好處是不會一時衝動在高位買入太多股票,達到分散時間風險的作用。只要持之以恆,定下數年的儲蓄計劃,即使你不擅理財,也可以儲到首期,而樓價有起有落,實在無需在高位搶貨。至於選擇股票和基金,都是以穩健和高息為主,可以選擇表現穩定而高息率的公用股票、本地銀行股,避免需要套現時股票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至於基金,除了炒概念如金磚四國之類,更加要考慮分散投資來減低風險。
更加重要的是,培養儲蓄的習慣,因為就算他日你們付了首期,一樣要供樓,每個月都要預一萬幾千的固定儲蓄,最好現在由每月幾千元開始,到要供樓時,就不怕適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