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策分析(11):房屋資源爭論永難告一段落│脫苦海

編者的話地產投資香港 中國國際通識 烹飪生活玄學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1915653

保障性住房(2):房屋資源爭論永難告一段落│脫苦海

第四期居屋貨尾於2008年10月31日展開選樓程序,首日即銷情慘淡:首批182名中「頭簽」的認購者中,僅得四成出席揀樓,最終洽購了68個單位,出席率較年初第三期居屋推出時急跌四成。到12月23日銷售將完結,3221個單位尚有4成單位未售出,即約1300個單位,主要為天水圍及馬鞍山的單位,應邀出席揀樓人士只有約3成多。有報章如此報導:「昨日是該批剩餘居屋單位最後3日揀樓,居屋展覽廳不見人影,顯示屏佈滿未售出的天水圍天富苑以及馬鞍山錦豐苑單位。售樓處以往坐滿來揀樓巿民,現時只見冷冷清清的。」

2008年7月11日,有十多個團體集結500人在中環遊行,要求政府復建居屋和出售公屋。經常就房屋問題「發聲」(人講說話就是發言,甚麼情況之下人會發聲?)的公屋聯會主席表示,希望政府每年恢復興建6000個居屋單位,房委會亦應信守97年的承諾,恢復出售25萬個公屋單位。

那500個人有老有嫩,即使當他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一間居屋,為甚麼不干脆去申請那些滯銷的1,200個單位?有人嫌貴認為要減一兩成才合理,彷彿只要這樣一減便會飛撲入市。價格因素如果真的那麼重要,清貨的理應是千九二千元一呎的天水圍天富苑或馬鞍山錦豐苑,而筲箕灣東濤苑及黃大仙瓊軒苑這些二千近三千的貴價市區屋苑應乏人問津。

事實剛好相反,即使是購買居屋,也是一種投資行為,寧可貴買市區居屋,也不肯「屈就」新界居屋,甚麼「要求政府協助市民安居樂業」,「中產難以購買私人樓宇」之類,實質是觀勉堂煌地粉飾「尋租行為」(rent seeking)。好市的時候就上街要求平購居屋,淡市時就任揀都揀剩,居住需要(housing need)沒有變,變的只是置業需求(housing demand),一講錢就走曬!

最近朋友搞了個爛gag:「你吃了兩次麥當奴好好味,你不會走去買間麥當奴回家麻!」公屋居民安居樂業,便希望把單位據為己有,一系用公屋換居屋,一系乾脆要求政府出售公屋,總之安居樂業一定要居者置其屋!原來覺得麥當奴好好味,真的應該要買翻間,因為自己可以賣麥當奴給其它人!如果出售居屋或公屋可以解釋為不是投資或尋租行為(「囉著數」的美麗說法),又如何解釋以下現象?

筆者當然希望與居屋說聲:「再見」,今時今日的市況下,暫時未有人「勇敢地」行出來說:「再建」。安啦!幾年之後他們又會忘記往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