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港高鐵通車在即,仍然有人爭拗究竟有何效益,當局將每日人流量由超過十萬降低到八萬多,更令到反對派認為高鐵的效益被誇大,將必成為市民的長期沉重負擔,亦有人堅持高鐵在超支之下,總成本近千億,回本無期,是大白象工程等論點。本文目的是探討高鐵對香港的經濟效益。
先回應有關高鐵的建造費用問題,雖然總支出如此龐大,但是香港建造鐵路的財務計自往往包括上蓋物業及附近地盤的收益,例如西港島延線由於沒有額外土地可供發展,所以政府要撥款補貼。但是高鐵是以租賃形式判給港鐵營運,包括鐵路資產和商場、地盤的擁有權均由政府保有,換句話說政府除了向港鐵收鐵路租賃費外,還有商場的租金及廣告收益,再加上高鐵站三座大樓的業權。
那麼這些資產和物業究竟對高鐵的財務有何影響呢?首先該三座大樓地盤的估值達到1,300億元,足以支付一條半廣深港高鐵的建設費用,另外在合約期間高鐵的營運賺蝕並不會影嚮到政府的收益,怎樣將高鐵辦好的責任是港鐵,政府只是透過九鐵收取租賃費,政府是封了蝕本門。
另外,還有高鐵帶來的界外利益(externality),包括人流帶來的本地生產值的增長,附近的新增商業活動,現有商業活動提升值,而更重要的是商業活動增長帶來的土地增值效應,鄰近所有的業主都可以享受到,並且透過各種稅項回流到庫房。這些額外的收益,雖然不會在賬戶上反映,但卻能令大面積人群受惠。
以上只是在香港境內發生的效益,作為一條跨境的鐵路,更有境外的效益。最直接的是旅遊業,日前內地攜程App在「高鐵游」頻道的發佈會上表示,高鐵使中國市民活動半徑較其他國家大一倍,中國人或能成為世界上最能旅遊的人,未來高鐵旅遊將佔國內旅遊的20%。在高鐵怎客人數上來看,2017年中國坐高鐵的人數約15億,是日本的5倍,到了2020年預計中國高鐵游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廣深港高鐵通車以後,香港就有機會分享這個產業的大餅,而香港市民也可以更方便地享有內地的旅遊資源,更多的旅遊選擇。
而另一方面,高鐵也便利了營商者以及工薪族的出行,特別是香港在大灣區中對於北向和西向的連繫將大大加強,市民經深圳北站就可以轉到粵東、福建、浙江至上海沿線,亦可以經廣州南站南下珠海,西到廣西,未來甚至可以經昆明到達中南半島諸國。
廣深港高鐵不單只為香港人而建,更是為內地以至海外經濟服務,令到香港的地位更上一層樓,香港人宜把握當中的機遇。
原圖: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678940-%E9%A6%99%E6%B8%AF-%E9%AB%98%E9%90%B5%E9%A6%99%E6%B8%AF%E6%AE%B54%E6%9C%881%E6%97%A5%E8%B5%B7%E8%A9%A6%E9%81%8B%E8%A1%8C+%E5%A4%9A%E7%8F%AD%E5%88%97%E8%BB%8A%E4%BE%86%E5%BE%80%E8%A5%BF%E4%B9%9D%E9%BE%8D%E7%AB%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