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21日,鵲橋中繼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火箭發射升空,目的是為年底「嫦娥四號」月球探測提供地月間中繼通信。月球永遠只有一面向著地球,另外一面則永遠背著地球,由於「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無法直接與地球通信,所以就要透過「鵲橋號」將月球背面和地球的通信和數傳通道連結起來。

目前擁有中繼衛星通訊技術的國家和地區有包括美國丶俄羅斯丶中國丶日本和歐洲,但只有中美兩國具有覆蓋全球的中繼衛星通訊系統。「鵲橋」一名來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實在是別具意義,因為這是「衛星的衛星」,為衛星丶飛船等航天器傳輸資料,特別是兩點沒有直接路徑的位置,可以透過中繼衛星建立間接的聯繫。「鵲橋號」上架設了一副展開後口徑近5米的傘狀天線,是人類深空探測史上最大口徑的太空通信天線。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其中一個環節,又稱「嫦娥工程」,早在2003年啟動,首先是發射繞月衛星,繼而是發射無人探測裝置,實現月面軟著陸探測,最後為運輸機器人上月球建立觀測點,並且採取樣本返回地球;整個計劃將會歷時20年,並為載人登月的長期目標作出準備。
嫦娥四號屬於第二期工程,2013年啟動,發射月球軟著陸器/巡視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釋放一個月球車,進行著陸區附近局部詳細探測,著陸器還將攜帶天文望遠鏡,從月亮上觀測星空。

當然,大家會問:人類為甚麽要登陸月球?就筆者所知有兩重意義,其一是月球含有大量核聚變原料:氦-3。地球上的氦-3儲量稀少,無法大量用作能源使用。而根據月球探測的結果,月球上的氦-3含量估計約100萬噸以上。其二則是地球的資源始終有用盡的一天,已故物理學家霍金也提到,避免世界擁擠最好的方法是移民太空,中國的探月計劃,也只是最初的步伐吧!
原圖: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