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漢對於現時的投資者可能比較陌生,但在上世紀可謂在台灣和日本家傳戶曉,雖然大多數人知道他是「賺錢之神」,但同時他也是一名作家,有460多本著作,領域非常廣,從股票投資、不動產、企業經營、創業,到美食和旅遊散文,都有涉獵,在日本得過文學大獎──「直木賞」。關於他的生平,在網上所在多有,反而對於他的投資心得卻不算多,筆者手頭上就有一本《邱永漢股票入門》,也是在舊書攤才找到。
日本人稱邱永漢為「賺錢之神」或「股票之神」,最主要原因是他在周刊上介紹成長個股,每次都漲停作收,200萬日圓本金在一年內增加到5,000萬日圓。1972年,受台灣政府之邀回台投資,展開各種合資事業。1975年創立了《財訊》月刊,提供讀者更多樣化的訊息。1986年時,1美元兌200日圓左右,他大膽預言「1美元將兌100日圓」,九年後預言成真。1987年7月,他在《財訊》月刊寫道:「股票和不動產仍將無視景氣好壞,繼續漲升」,台股果然從2,000點左右起漲,1990年直衝12,682歷史高點,精準預言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1988年他首次訪問北京,就確信中國未來將有大改變。1997年前後,大家對香港回歸中國,都抱持悲觀的想法,唯有邱永漢主張「大陸香港化」,因為「中國會推動改革開放運動,香港將成為前往中國的中繼基地,而且中國其他城市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居住地像香港一樣繁榮。」
1999年邱永漢還預言,日本的泡沫經濟苦果也會在美國上演,「日本土地和股票都出現泡沫,美國的暴跌恐怕會集中在股票上。」2000年網絡泡沫果真破滅,那斯達克指數從5,000多點一路走低。
投資普及化
邱永漢是第一位寫投資理財書的直木賞作家,他對日本貢獻最多的,應該是透過他的文學技巧,不畏世俗投以「求利」的異樣眼光,深入淺出地講解財經知識,提醒日本人投資的重要。
定居日本後,為維持生活,邱永漢開始鑽研股市。50年代末,他靠200萬日圓殺入股市,一年後,賬面價已升至5000萬日圓,增長了25倍,在股壇嶄露頭角。其後在日本周刊推薦三、四線股票,讓許多讀者賺大錢,因而贏得「賺錢之神」、「股票神仙」稱號。
邱永漢是一位相當勤奮的人,買股不假手於人,年屆八旬仍保持3天坐一次飛機,離世前一個月還赴山東考察。生前的選股理念之一是買入「中國未來不足的東西」。他選股有兩大標準,其一是行業競爭不太激烈;其二是每年盈利至少五成至一倍的股票。
邱氏教路,「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賺錢十分一靠聰明,九靠忍耐。」他認為現在看來落後,未來社會又很需要的行業,包括醫療、環保和食品等,都值得關注。
除對股市有研究外,邱永漢對投資物業也有獨到眼光。最經典一次,是在1989年,當時香港樓市跌至谷底,他率領一班日本投資者掃入650個太古城單位,其中百多個是他個人買入。該批物業在1997年樓市爆破前悉數賣出,據了解,太古城一役獲利高達3倍。
賺錢理念
1. 如何尋找賺錢的機會
如能確實掌握住眾人在為何事困擾、在企求何事的話,這就是通往賺錢之道。賺錢的題材處處有。
2. 選擇與努力
想賺錢與其努力,不如先正確地選擇生意下手。每個時代,都有賺錢的生意和不賺錢的生意,想賺錢的人一定要注意選擇。要放眼觀察時代的動向。
3. 如何應對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快速增加財富的有效途徑。借錢經營,通脹越厲害,將來還款愈容易。儲蓄敵不過通脹。
4. 股票賺到的錢是一種忍耐費
從理論上講,股票賺到的錢,就是一種忍耐費。任何人都很少遇見買股後立即漲價、大賺特賺的情形。為了保全自己,若在購買以後遇到跌價,一般以低價補進攤平損失,在恢復到自己的買價之前靜靜地等待一段時間,這期間對當事人而言是極具考驗性的,稍有不慎就容易釀成大錯,品嚐不能忍耐的苦果。
5. 年輕人不要有成為股市專家的念頭
只靠玩股票不容易謀生,有人玩股票成為富翁,但能長期保持大幅獲利者少之又少。曾經風光一時的人,也可能因為觀念與想法落後而被時代淘汰。或者,年輕時成功的人,沒辦法隨時代進步而吐出原先獲利甚至倒賠。股市其實沒有專家,年輕人最好不要有成為專家的念頭。
6. 培養「即思即行的習慣」
成功者所跨出的第一大步並非思考而是實踐。不培養出「即思即行」的習慣,就不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因此,培養出對思考的事情立即付諸實踐的習慣,這才是成功者的首要條件。
7. 要區分「做事業」和「成為富翁」
員工50名時,是名副其實的自己公司,賺到的利潤也是自己的;員工500名時,老闆雖是大股東,但實際上已無法如意做事情。大企業的經營者,其個人財產和收入方面,不一定比自有資本的小企業經營者更好。
8. 對待「金錢」的態度
如果一個人一生老是在追求金錢,便無法使內心獲得真正的滿足。同樣地,也不能因為本身缺乏金錢,而對人不盡情義、憤世嫉俗。因此,只要保持「不貧,富而不淫欲」,反而是比較健康的人生態度。
投資心得
1. 應察覺到不動產比股票更有利
經濟發展而使股價上漲時,地價會比股價漲得更高。股票的不穩定因素多,整個來說,景氣時也有業績欠佳的公司,也有業績良好而欠缺有號召力的品德。但是,即使能「填海造地」,土地卻不能生產,因此,土地常能維持高價。當社會上財富增加時,就被推上去而呈現更高的價格。不過,並不是所有以不動產為業的人一開始就了解這種道理。比別人更早覺察此道理的人,就必定比別人更早成為大財主。
邱永漢認為,想當富翁最好以不動產為快捷方式。單純明快的大原則――土地只會往上漲。土地資源總是有限的,或許能以造地、開發或填土來達到增地的目的,卻不能像工業產品般永遠止境地大量生產。反之,在土地生活的人,只要能繼續製造產品,就能增加金錢,產品增加,金錢增加,人口增加,土地就隨著漲價。捷足先登買土地,再等待土地漲價,也是賺錢的高明方法之一。如果擁有更多金錢的人圍著您要來買土地時,您不必做任何事,只要靜靜持有土地,就能夠成為大富翁。
2. 「不動產第一」、「股票至上」,究竟哪一種優先
沒有相當資產的人,想買不動產也買不起,所以,對有錢的人而言,「不動產第一」;對沒有很多錢的人來說,則「股票至上」。居住在大都會上與其周邊的人宜採取「不動產第一」;相對地,居住在郊外地方(鄉下)的人,不妨秉持「股票至上」。
3. 善於與銀行打交道
銀行在本質上就是「晴天借傘,雨天收傘」(錦上添花,落井下石),所以,應了解這種情形,而努力經營,以免企業發生問題。和銀行打交道,除不說謊外,償還貸款時,必定嚴守約定日期,也不要讓銀行看出自己太闊綽,……延遲償還日期,就會留下信用不良的紀錄。與其個人與銀行的分行經理攀交情,不如保持按期償還貸款的記錄來得有益。
4. 善於選擇時機
做任何事都有所謂的時機。孟子說,天時、地利、人和,並且說以人和最為重要。當然,這三項都是在成功的重要條件。以簡單的例子來說,在股票投資上,賺錢的人與賠錢的人並非購買不同的股票,而是他們都購買同樣的股票,隻時購買的時機與購買的價格不同而已。
5. 善用好奇心、問題意識、變化、想像力
當然在付諸行動之前,必須思考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能形成今後的新潮流,答案如果肯定的,我認為必須具備對世界的動態懷有好奇心;擁有問題意,發揮觀察力;對變化具有敏感的反應;強烈的想像力等特性。如果沒有好奇,會看漏任何事情。所謂「問題意識」,就是對發生的事件只是作為現象而心不在焉地觀察著,縱然作為知識存留大陸,也不易成為行動的標準。重視所謂「變化」的流動性因素,沒有變化就沒有賺錢的機會,也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變化各有其所謂臨界點,或有分歧點。金錢流出,就有替代的資金流入。
6. 培養出「即思即行」的習慣
看到事業成功的人就會明白,事業成功,創造了很多的工作機會,而且,對個人、企業都帶來龐大的收益。但是,事業成功的人,尤其是赤手空拳經營事業成功的企業家,比起以股票或不動產賺錢的人更顯得偉大。但是,這些成功者所跨出的第一大步並非思考而是實踐。不培養出「即思即行」的習慣,就不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因此,培養出對思考的事情立即付諸實踐的習慣,這才是成功者的首要條件。
7. 逞強的人能掌握聚財的機會
逞強的人,比較能夠掌握聚財的機會,是無可置疑的事實。憑自己完成了大事業發財的人,大概都帶有幾分逞強性格,也可以把他們歸類為樂天派。不去看世界的黑暗面而只看光明面,遭遇困難時仍相信總有一天會重現萬里晴空,如果不是持這種想法,也難以產生剋服困難的勇氣。這種人下決心快,且作出決斷後立即付諸行動。如果不是行動迅速的人,就不能擔負起比別人多出十倍的工作量。
8. 會找到賺錢事業的人,就是會賺錢的人
資本只是各種條件之一,不能說不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條件。因為只要是真正有希望的事業,且負責事來經營主角的「人」有信用時,資本就自然會匯集起來。事業能否成功,能否賺錢,並不是取決於有無資本,而是各種條件是否能夠配合。真正成敗關鍵,乃在於經營事業的「人」而不是「錢」。任何事業並非一開始就從大規模起步。依事業種類不同,有些事業從小規模開始經營也能變成為大事業,有些事業則必須某種程度才能開始經營。現在也仍然存在著僅由夫妻二人經營的雜貨店或酒館。或由家人們一起經營的餐廳或宵夜店,照樣財源滾滾。
9. 服務與流通業都需要有「忍耐三年」的功夫
任何事業要招徠顧客,奠定基礎,都需要假以時日。尤其是服務業或流通業均有這種趨勢,例如,餐廳或小店在剛開業時顧客稀少,會令人憂慮到這種情形可能要持續半年,而呈現半開半休的狀態。有人在這種情況下就灰心而關門。但是,有些人就趁此背水一戰,努力挽回頹勢。事業不順利的原因,有所謂地點不好、客層欠佳,或店舖的裝璜欠佳等不少藉口。不過,能引導事業走上成功之路的人,就趁現在有的條件,去思考如何做才能吸引顧客。吸引客人的努力必須切實做到,為了能逐漸累積成果而需假以時日。所謂「在石上坐著等上三年」,就是表示這種努力的「勁」與需要的「時間」。所謂「三年」的含義非常奧秘,因為大概積累到三年努國時,地盤就會不可思議地自然穩固起來。反之,經過三年都看不出一點眉目的事業,大多是再經過五年或十年也仍然沒有什麼前途的。因此,在「石頭坐著等三年」,也是指經過三年仍然還沒有眉目的事業,最好不要再繼續經營,不過,所謂三年,也並不是死板板的規定。
10. 開拓事業,並非採用有勇無謀的干勁
緊要關頭時,就推動積極的經營,不過並非採用有勇無謀幹勁。事業未獲得穩定收益之前,就擴張事業,或擴增分店,將增加新事業的風險性。即使再性急的人,也不能在頭一種事業尚未成功之前,就開始著手第二種事業。但是,母體企業的基礎穩固,以其收支來支持事業的人,就能同時著手第二種、第三種事業。
11. 不動產是危機時的最大防坡堤
經商的人,不一定事業都會一帆風順,連上班族也是總有要退休的一天,必須以年金或微薄的收入來度過晚年。但是別忘了,不動產仍具有「陷入危機時最可靠的防坡堤」的作用。動產不但具有能使人變成富翁的魔力,也有把人從危機中拯救出的潛力。
12. 忍耐忍耐再忍耐的真諦
忍耐是人類必備的美備之一,究竟忍耐是如何重要?只要看到因不能忍耐有吃虧的情形就可明白。有耐性或沒有耐性的差距,在股票投資上最能顯示出來。
13. 用錢賺錢創造財富的才能,才是真正恆久的財產
當人擁有某些程度的財富之後,就能了解房屋、土地並非財產,而用錢生錢創造財產的才能,才是真正恆久的財產。人並非只是用來創造金錢的工具,而人才本身才是一種財產。假定有一天全部財產都消失了,但是只要有創造財產的能力與人才,就能重獲財富。財產的財字有關「貝」的才能,並不是批金錢本身,因此,培養這種才能比金錢本身更為重要。觀察富豪的第二代就可得到啟示,即使繼承一筆龐大的財產,如果不具備運用金錢的才能,一瞬間可能弄得傾家蕩產。
14. 如果財產有生命,信用也有生命
信用需要財產來左證,但是,有錢也無法立即建立信用。凡做事業的人,都是在未賺到錢之前,首先努力建立周圍人的信用,而第一步就是受到部下的信賴。信用的開始是遵守自己所承諾的事情。倘若不能遵守的承諾,就不要輕易答應別人,尤其是能否得到銀行的信用方面,在藉貸資金時,要確實履行,因為這個約定比有沒有財產更為重要。
15. 事業靠掌握人心才能穩固壯大
乍看之下都取決於金錢的世界,只要能夠正確進行金錢的往來即可。不過,實際上卻是取決於人際關係,如果人際關係欠圓融,生意也就無法順利進展。大多數的公司頻繁舉辦懇親會或說明會,是希望與顧客保持友好以減少摩擦。愈是從基層爬升起來的人,愈能了解這些要領,為了促進人際關係總要花費金錢與心思,只要我們觀察政界的那些領袖們就會了解。這種人不管多忙都會參加婚喪喜慶。這些人的事業靠著掌握人心才能穩固壯大。這種能耐也不是一般仿效得來的。在企業經營上,懂不懂義理人情將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個人有錢時就有不少人希望得到恩澤而圍繞在其身邊,但是,如果一旦缺少功德,人們都會離他而去。
16. 不被金錢所玩弄
金錢是必須擁有的東西,為了不被金錢所玩弄,非事先熟悉金錢不可,也必須決定金錢在自己的人生佔有何種地位。沒有判斷金錢的性質,抵不過金錢的誘惑,終將使自己與金錢無緣,也會形成毀滅自己的原因。為了面對金錢保持潔身自愛,有錢較好,事先熟悉有錢的狀態也較好。如此一來,無論股票也好,不動產也好,對具有財產價值的東西,必須富有知識,尤其對不動產的知識更是有助於形成財產。對金錢本身並不值得投入完全的人生。為自己的興趣或為自己熱衷的事物,多投資點時間與金錢比較好。
17. 訓練控制金錢極為重要
正由於金錢具有這種影響力,使得對一個人的公平判斷會呈現差錯。並非金錢多就好,關鍵還要看會不會控制金錢,載身覆舟,完全看個人對金錢應用手腕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賺錢之後如何使用金錢是由個人決定。不過,有錢之後生活紊亂而變得不幸時,這是因為被金錢捉弄所致,也就是在成為富翁的過程中,沒有接受控制金錢的訓練的所致。金錢雖非猛獸,卻具有迷惑眾人的魔力,即使自認自己是金錢的主人,也有反被金錢玩弄、被金錢咬傷的情形。隨著的增長而變成有錢的人,且又了解巧妙散財的人,才是真正具有過著幸福人生資格的人。
投資金句
1. 人未覺,錢先知
2. 市場機制使得錢比我更早知道世界局勢的發展,進而流向需要的地方。
3. 成功每在苦窮日,失敗多因得意時
4. 窮困時會想奮發圖強,成功後容易得意忘形。
5. 節約十兩,理財百兩,刻苦千兩,無欲萬兩
6. 刻苦耐勞比節約或投資理財,更能累積財富,但仍比不上無欲無求。
7. 心如湧泉,意如飄風
8. 有再多的想法,如果不付諸實現,就沒有意義。
9. 知者見未萌
10. 有智慧的人,在萌芽之前就能預見未來,出自《戰國策》。
11. 錢太多就會有太多煩惱,有中型規模的財富就好。
12. 沒有慾望,就不覺得錢不夠用,但是想圓夢時,常發現自己缺錢。
13. 長期投資仍以績優股為宜,但至少每年應重新評估。
14. 「經驗」,通常都是過去的事,所以,能夠把過去的事,充分應用於未來的事業上,這才是經驗;否則的話,也只是經歷而已。
15. 群眾在沸騰的時候,投資人就應培養自己冷靜的性格。
16. 股價偏低之現象,經營者不容忽視,以免炒手有機可乘。
17. 跟進炒手股(注:我們有時會稱為「投機股」),進出手腳要快,否則不宜介入。
18. 因受時間限制,故藉股放空之風險性極高,投資人宜慎。
19. 基本上,股票仍應以投資為原則,過分強調投機,這就有如春宮畫在誇大某個部位似的,反而令人忽視了整體美:實屬不智。
20. 通常,一般投資人總是認為行情盤穩的時候,比較適宜採用掛牌買賣,在行情大幅波動時,則以市價委託為宜,以免錯過了行情:但實際上,這剛好相反。因為在盤面持平不動的時候,掛牌不掛牌價格根本相差不大;但是,行情再進行劇烈波動時,因為價幅相差甚大,如果有辦法掌握波動的趨勢,掛牌交易反而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注:這一段特別有意思,有交易經驗的人應該會覺得「哇喔居然可以這樣想」)
21. 可以考慮選擇較合自己個性的股票投資,個性不合,每買必虧的,則避而遠之;所謂個性不合,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八字不合」。(這很有趣,邱先生相信有「股性」這個東西)
相關著作
《賠錢才學會做股票》
《如何成為有錢人》《中國股票的基礎知識》
《只有錢知道》
《新世紀日該企業大贏家》
《邱永漢中國之旅不亦樂乎》
《中華思想颱風圈》
《最壞的時代是最好的機會》
《用有錢人的心情去旅行》
《食指大動》
《中國人的思想構造》
《附加價值論》
《創業家的新天地》
以上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看過,筆者倒看過了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