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今日公佈施政報告,其中就強調開發大嶼山的「明日大嶼願景」,故名思意,這不只是在東大嶼填築人工島,而是包括開發大嶼山本身。這個計劃的範圍包括: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的人工島、大嶼山北岸和屯門沿海地帶,包括重新規劃後的內河碼頭區和龍鼓灘等多個發展區;並配以一套全新的運輸基建網絡貫通各區。
已經落實了的項目包括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發展興建1.4萬個住宅單位和包括東涌東站在內的東涌新市鎮擴展區。未來將會研究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填海興建26-40萬個住宅單位,並且興建運輸走廊,以道路和鐵路連接屯門沿海地帶、北大嶼山、中部水域人工島和港島北的傳統商業中心,並會推展一條與北大嶼山公路並行的高速公路和擴建龍門路。
當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東大嶼人工島之上,其實政府多年來已對於大嶼山的開發作出多項佈署,今次將之以「明日大嶼」串起來,本身已經是樓價未來分佈的指標:東涌和屯門南將會最受惠,其次是西環和美孚將會因可能興建連接路而得到提升。
那麼甚麼地區將會在重要性方面相對降低呢?筆者認為是港島東、將軍澳、馬鞍山、粉嶺和上水,之所以不把大埔列入,主要是因為蓮塘/香園圍口岸可以令到大埔對外的交通稍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