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傳出上周末十大屋苑捧蛋,連一張單都開不到,可以長沙灣某個不出名的單幢新盤也能極速去貨,難道購買力去了新盤?
倒過來從供應去看,二手市場供應在推出特別印花稅時已經逐漸收縮,原因是只要一成交,就要綁三年才可以免稅,二手樓的業主又怎會不等到過了三年才可能放盤呢?現時已經有超過十萬個二手盤因此而被凍結,甚至數年來入伙的新盤,不少都是全面地被凍結。
結果就算買家想去買十大屋苑這些二手樓,也未必會有足夠樓盤可供選擇,不夠盤或者揀不到心水的,自然就會不買,反映在成交上就是成交量逐漸稀少。雖然現時市道下行,但還未至於惡化到令到所有人都不買樓,既然二手樓選擇不到,就會回流到一手市場。
另一個理由是新盤論在付款方式或按揭估值上,均比二手樓有一定的優勢,不單只有發展商提供高按揭成數貸款,亦不用怕估價不足。反觀二手樓,劈不劈價不是必然,吊高來賣就是肯定。到真的成交的時候,叫價與實價的差距就被坊間定義為「劈價」,但現在連成交都未有。
雖然市道有冷卻的跡象,但還未至於出現大面積的減價情況出現,而一手對二手的溢價大幅減少,即使買家比高峰期少,但也未至於消失,權衡利益之下主力買家走了去一手市場,就出現一方面十大屋苑捧蛋及其他二手樓交投大減,而一手卻速速去貨的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