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過朗屏站一帶未來將會成為元朗的區域重心,局部代替元朗大馬路的地位,而Yoho和元朗站則失諸交臂。一些讀者就不明白何謂「區域重心」?又為何是會轉變,以前有沒有例子?
筆者早在十年前已觀察到荃灣新市鎮的區域重心三十年來的轉移,並以「三十年荃東,三十年荃西」為題(https://tokuhon.blog/?p=1253)。其實這種例子並不罕見,例如沙田最初的重心是沙田墟,即是現時的沙田火車站,然後轉到禾輋瀝源商場,後來新城市廣場落成,配合鐵路電氣化後成為沙田居民主要出行的方式,於是再次成為區域重心。
筆者再舉一例,就是屯門,在開發新市鎮之前,屯門的區域重心在新墟,然後開發之後轉到屯門大會堂巴士總站,但在西鐵直達紅磡,再加上屯門站周邊項目的發展,現時區域重心已轉到屯門站,但未來若對岸的數個綜合發展區特別是九巴車廠重新發展,或者令到重心轉到對岸。
或者有讀者會問?區域重心轉移,與我何干?其實最重要的是有同一區內,那些物業將會跑贏跑輸,就是決定於商業價值,若果買了樓之後遇到商業重心轉離,樓價就會升得少,跌得多!
其實去到整個香港的層面,即使中環仍然是CBD,卻也會因緣際會出現區域重心轉移,而對這轉移的最大推力,其實就是交通基本改變人流及生活習慣,這種轉變是難以逆轉的。現在距離廣深港高鐵通車還有半年左右,筆者的意見是無論香港人是否願意乘搭,內地人在飛機以外多一個來港的方法,勢必造成全港的區域重心向西轉移。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這件事若果是呃,也只可以呃到一年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