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種因素隨著政府將700萬以下物業的按揭成數與700-1000萬睇齊為四成按揭,細價樓的相對優勢驟然消失。展望未來,大單位有機會追會之前的落後升幅。特別是內地來港的資金主導之下,100平米(1076平方呎)以上的單位更符合其生活習慣。
差餉物業估價署每月公布不同面積住宅單位的表現,分別為A-E五種面積:
A類單位-實用面積少於40平方米
B類單位-實用面積為40至69.9平方米
C類單位-實用面積為70至99.9平方米
D類單位-實用面積為100至159.9平方米
E類單位-實用面積為160平方米或以上
一般人認為樓市升浪中,單位面積越大,樓價升幅越大。皆因付得起錢買大單位的往往是有錢人,所以能夠支付更高的樓價。社會向兩極化發展,經濟向上走換樓人仕將「越換越大」,即是「出得起錢」的人賣出較細單位,買入較大單位。
筆者以前曾經計算過不同面積單位,在金融海嘯之前的表現的確如此:
單位類別 | 面積 | *2003年7月 | *2008年2月 | 升幅 |
A | 430方呎以下 | 56.6 | 119.9 | 112% |
B | 430-753方呎 | 58.3 | 118.7 | 104% |
C | 753-1076方呎 | 61.1 | 146.4 | 139% |
D | 1076-1722方呎 | 64.9 | 164.4 | 153% |
E | 1722方呎以上 | 73.4 | 197.7 | 169% |
*以差餉物業估價署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計算
這種趨勢在2008年之後改變了,特別是特區政府推出一連串的辣招,當中有關收緊按揭成數,700萬以下的物業才可以向銀行按揭七成,而700-1,000萬的物業只可以按到六成,至於1,000萬以上的物業更只可以按到五成。令到細銀碼單位能獲得更高的按揭成數,甚至連投資者也寧願買較多的細單位以作收租之用,如果出現完全相反的現象。
單位類別 | 面積 | *2008年2月 | *2017年10月 | 升幅 |
A | 430以下 | 119.9 | 377.6 | |
B | 430-753方呎 | 118.7 | 325.8 | |
C | 753-1076方呎 | 146.4 | 304.1 | |
D | 1076-1722方呎 | 164.4 | 297.4 | |
E | 1722方呎以上 | 197.7 | 308.3 |
*以差餉物業估價署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