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筆者為文說銀行落雨收遮,用盡手段減低按揭業務,實乃同業拆息高企的結果。金管局多次注資,用「水淹七軍」的方法令到銀行體系結餘達數百億之譜,從而壓低同業拆息,同時要改變短息高於長息的所謂「反向曲線」現象。
這裡要解釋所謂「反向曲線」,是藉用美國市場的「孳息曲線」理論,原本是將不同期限但性質相同之債券孳息以圖表來顯示,以縱坐標為息率及橫坐標為時間所繪製而成。短息較長息低為「正向曲線」,顯示經濟狀況趨向平穩發展。短息較長息高為「反向曲線」,預期經濟出現衰退,市場亦預期長線息率會下跌。
香港並無成熟的債券市場,因此亦沒有「孳息曲線」,故藉用香港銀行公會的「港元利息結算率」(HKD Interest Settlement Rate,或稱作Hong Kong Interbank Offered Rate,
HIBOR)比較不同到期日息率。由於公佈的到期日最遠是12個月,自然無法像美國30年債券孳息預視更長的經濟走向。
筆者選擇了近期變動較大的幾個日子列為附表,可以看到由2008年9月17-18日,一夜之間短息被大幅提高達2厘。雷曼兄弟是2008年9月15日申請破產保護,之前大體上長息高於短息,屬「正向曲線」。此後短息高於長息持續,往後連長息也開始攀升,到10月13日12個月息率升近4厘達到高峰,並且出現「反向曲線」。之後開始回落,當中尤以短息回落尤為快速。11月25日達到最低位,1個月以下的息率跌到1厘以下,並且回复「正向曲線」。
就在這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裡,香港的資金市場經歷了由人間到地獄,然後又「由地獄折返人間」。為更簡化地說明,筆者選用1個月代表短息,12個月代表長息繪成附圖,大家可以清楚看到變化之大及快。當短息被短期內抽高,升幅更甚於長息,銀行為求自保,不願拆出資金,更不願藉短錢貸長錢,自然就沒有興趣做按揭貸款,出現「落雨收遮」的場面。如今短息被大力擠壓,長息跟隨,不單低於海嘯前夕,而且出現顯著的息差,自然出現有銀行高調「出資」打救中小企,與海嘯時向中小企call loan成為強烈對比。

然則又何以高調提高新造樓宇按揭息率呢?就在今年初一般按揭貸款可報出P-3.X%、有回贈、估足價,甚至送律師費厘印之類,可是現在大銀行報出來的是P-1.X%、回贈待議、未必估足價等。銀行為甚麼一面箍客,一面又趕客呢?
當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在內「厘厘聲」減息,香港早前才連美國減息也不去跟,因為再減的話,現時的樓宇按揭將要蝕本。比如有銀行將P減至5%,如跟大圍減1%,P-3%將變為1%,比著你係該銀行,不將新造按揭息率提升到P-1.X%,香港也跟著全球一起「厘厘聲」減息時又如何自處?
所以銀行玩鬼影變幻球,亦是迫不得已,調整商業模式適應新形勢而矣!長遠的影響不單按揭財技被廢武功,轉按加按市場癱瘓,甚至連換樓活動亦必然大減,或者這便是所謂「冰河時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