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港出聲:應把握機會設立交通預警機制│脫苦海

 

超級颱風「山竹」過後,全港鐵路系統和道路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翌日東鐵和輕鐵只能有限度運作,各間巴士公司大部份的路線由於無法保證安全而停擺。然而,由於山竹已經遠去,天文台以其職份取消颱風訊號,市民仍然要上班,因而令到市民怨聲載道,於是便有不同的人,責怪特首林鄭月娥沒有宣佈停工。

平情而論,這次的處理合法,合理,卻不合情,技術上特首以至政府部門都已盡力,可是卻沒有照顧到市民的所需,特別是連巴士都未能提供足夠的服務之下,造成市民極大的不便。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亡羊補牢未為晚也,筆者認為事件所反映的是對於交通資訊掌握不足,令到政府以至市民未能有足夠的資訊作出決定。

這些事情不單只不是首次發生,而且是經常發生,只不過新聞沒有報導吧。筆者在與運輸業內人士閒談之中,知道上個月龍翔道曾發生交通意外,導致車龍塞到獅子山隧道,連累沙田對外的隧道只有大老山隧道勉強可用。這些大塞車交通局部癱瘓的情況與山竹的程度雖然是小巫見大巫,但出現的頻率更高,建立機制恆常化地管理實在有其需要。

阿里巴巴就在杭州市推出「城市大腦」,先在交通領域實施,已接管杭州的紅綠燈路口,即時監控道路周邊人流丶車流量,利用感測器回傳的即時交通路況監測資料,分析並調節各處路口放行時間,令行車時間平均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 4.6 分鐘。在杭州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 500 次以上,準確率達 92%;在蕭山區,120 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既然天文台只能管到天氣資訊,何不像暴雨警報那樣,為各區以及各條主要幹道、隧道、集體運輸系統建立對市民公開的訊息平台,而運輸署可在不同的情況下作出預警,極端情況向特首提出意見宣佈停工停課等安排,總比事情問責來得實在。

原圖: https://topick.hket.com/res/v3/image/content/2160000/2162435/d00bda7b-760b-43d2-9dbe-c6f45265d410_1024.jpg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