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國家公布《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並推進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等,並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人才在深圳創辦科技型企業及擔任科研機構法人代表。
坊間推測是回應香港近期的政治風波,才在敏感的時刻臨急推出文件來提醒港人,然則有報導稱是次意見證明深圳這兩年的探索得到認可,可見並不是急就章拿出來用,而是將一件向來都有做的事情公諸於世而矣。筆者卻看到除了深圳以外,其他城市都早有為回應香港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出準備。
先說航運中心的地位,深圳的貨櫃碼頭截走香港的貨源相信很多香港人已經知道,但原來廣州市近年也積極拓展港口基建及業務,實施建設國家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南沙港區四期的全自動碼頭計劃已在去年動工,預計在2021年啟用;在南沙港區興建國際通用碼頭,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即將於今年11月開港;推動廣州港出海航道擴寬工程二期;並且興建南沙港鐵路以增強航運設施承載能力和發展海鐵等多式聯運。
當香港有人不斷干擾機場運作的時候,廣州和深圳均積極擴建航空基建,廣州白雲機場推進三期擴建工程,加快第四、第五跑道、第三航站樓等建設,爭取國家支持推進第二機場規劃建設;至於深圳除了加緊擴建機場外,更把高鐵站拉到機場東鐵路客運站,由廣東省西部茂名市來的的深茂鐵路將經過機場後接入深圳北站,並將機場周邊256公頃用地納入深圳機場東鐵路客運站選址的用地控制範圍。落實後由西九龍站經深圳北站可以直接到深圳機場。
這些只是看得到的交通基建,還有看不見的產業,包括今次意見提及的金融業,香港將會加快產業外流的步伐,下一步可以預期的是工作人口外流,因為明言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可享有市民待遇,但是請留意這個意見是「先行示範區」,意味著其他城市時機成熟時就會跟進,以前港人在深圳居住回港上班的模式可能出現根本上的改變,無論工作和生活均在內地城市發生,香港不只是邊緣化,而是進一步空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