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虎門二橋的南沙大橋於4月2日正式通車,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首個完成的項目,有助改善虎門大橋現時經常出現堵塞的情況。然而大灣區的跨江通道並不止於此。
根據「廣州市交通研究院」發佈的圖片,現時大灣區互聯互通工程就有: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深中通道、深湛高鐵、穗莞深城際;另外還有正在規劃中的廣州一號公路和深珠通道等。

另外網上流傳一幅由「廣東交通發佈(gdjtdyh)」微信公眾號發佈的圖片,顯示一條橫跨珠海市和江門市台山的黃茅海跨海通道規劃。或者會有人問這與香港有甚麼關係?多年前香港把建築廢料運到廣海灣堆填出超過26公頃的土地,未來將會有高速公路直達。

筆者最近終於有空試用港珠澳大橋,由港鐵欣澳站乘B5巴士到人工島口岸,就可以轉巴士到澳門,由於港鐵和巴士均有長者兩元乘車優惠,所以他們只需要四元就能夠抵達人工島口岸,令到交通費用大幅度下降。
世界各地的群眾對於交通基建均樂觀其成,惟獨是香港有一部份人聞之色變,製造各種理由加以反對,本土研究社只是冰山一角,可是當鄰近城市交通越來越方便,出行成本越來越低時,抵制香港的建設是不是為香港人的利益出發呢?
原圖:http://images.takungpao.com/2017/0217/2017021703015232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