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25):分析尖沙咀商業物業市場│脫苦海

 

最近有一單並不起眼的地產交易,筆者卻認為是一件指標性事件,就是資深物業投資者蔡志忠先生以2.3億元購入尖沙咀新文華中心A座13樓全層,作價2.3億元,物業建築面積19,947方呎,呎價約11,531元。據知單位每月租金約60萬,回報率約3.2%,單睇牌面只是普通的回報。

可是筆者留意到,尖沙咀區近年已有多家大型發展商插旗,重建方面有原新世界中心地盤的Victoria Dockside、恆基和麗新合作的天文台道8號、恆基投得的中間道停車場、郭氏帝國集團的海員之家重建計劃等。

這些項目均是鄰近尖東站,若果仍然以傳統地鐵線為中心的思維,可能會認為尖東站是「最廢」的港鐵站,因為要由尖沙咀站行到尖東站,就算本地人也會覺得像進入了迷宮,更何況是外來的遊客呢?

可是轉一個角度,高鐵站隔一條街就是柯士甸站,下一個站就是尖東站,再下一個站就是紅磡站,而未來紅磡站可以過海前往金鐘,不用像現在那樣要轉乘隧道巴士,對於零售和辦公室市場來說,未來幾年將會是翻天覆地的改變。

尖沙咀和尖東以漆咸道為界,其中漆咸道以西是尖沙咀舊區,物業的地盤多數都比較狹小,業權又分散,就未必是物業投資者那杯茶;相反尖東的物業地盤較大,密度亦較低,不少更是業權集中,至少可以一層層那樣買。對於中資機構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

若要進一步的分析,尖東可以百年紀念公園為界,以北較接近紅磡站,傾向於商業主場,以南則以零售和旅遊為主,相信將有不少旅客會由高鐵站搭一個站來居住和購物。比較遺憾的是尖東的行人天橋系統缺乏連結,否則商業價值可作進一步的提升。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