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A股H股差價源於不流通(2007-02-06)

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水位高低不一,巴拿馬運河開鑿時有人擔心會不會使到水位較高的大西洋水流入太平洋,結果就放棄了興建水平面運河,而採用船閘推高水位,現時巴拿馬運河比兩邊大洋的海面高26米以上。以下是一段筆者找到的對於兩面水位高低不同的解釋:

 

 

 

http://www.csghs.tp.edu.tw/~tause/%AA%AB%B2z%B2{%B6H%B5%AA%B0%DD/%ACy%C5%E9%A4O%BE%C7/%ACy02.htm

巴拿馬運河的水位在通往大西洋的一端與通往太平洋的一端不同。在乾旱的季節,差別小一些。但到了雨季,水位差甚至高達30公分。難道兩大洋的海平面高度不一樣嗎?

分析:兩大洋存在海平面高度差,部分是由於兩大洋的鹽分不同。太平洋含鹽分較多,所以它的海水密度較大,海平面也較低。

 

香港自稱金融中心,卻經常有財金官員發表有趣言論。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最近說,A股H股差價的問題需要「正視」,而要透過「優化市場」來「規範化」「處理」有關問題。

 

【長遠目標】唐英年:長遠有必要解決A、H股價差問題 2007/02/03 11:53

財華社香港新聞中心。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於上海出席香港金融服務研討會時表示,有必要處理A、H股價差問題,長遠而言,有必要進一步優化市場,更加規範地處理有關問題。

不過,證監會執行董事張灼華則表示,A、H股為兩個為不同市場,各自有不同的估值並不特別出奇。

張灼華認為,本港的機構投資者參與比率高達60%以上,A股則以散戶較多,不同的市場或投資者群對衡量股價有不同的看法,並不稀奇。

─────

唐英年﹕AH股差價需時拉近

 【本報特訊】現時H股與A股存在同股不同價的問題,不少國企股的A股股價往往較H股有溢價,財政司長唐英年昨日在上海表示,本港上市的公司逾半來自內地企業,加上國企股集資額大,吸引了不少海外投資者參與,但同時亦產生A、H股同股不同價的問題,他相信,隨市場逐漸規範化,長遠需要處理有關事宜。

 證監會執行董事張灼華出席同一場合時指出,本港股市以機構投資者佔多,對股份評估相對較成熟,股價表現相對較合理,而內地股市則由散戶主導,長遠而言,兩地的股價距離有機會逐漸拉近。雖然近期人民幣持續升值,但張灼華認為,對香港股市整體影響不大。

 

唐司長說這段說時可能忘記了,以前金融資訊沒有今日發達時,有一種生意叫做「差價套戥」,有德國股神之稱的科斯托蘭尼曾在著作出描述這種生意,即是在報價較低的市場買入,然後在報價較高的市場賣出,賺取差價。同一種商品,在同一個時間內,可以出現不同的價格,這種差額並不是透過「優化市場」來「規範化」,而是由套戥者的買賣中「改變」,不可以說是「改善」,因為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筆者真不明白司長會將一個市場普通現象視為問題。

正如香蕉在香港只值幾元,但歐洲卻可以賣幾元歐羅,有差價就會有人將貨品由一地運去另一地,無用任何行政手段去改變。只要有人可以在香港購買H股,然後在國內A股市場出售,這個差價才有可能消失。但事實上兩者根本就不存在流通性,就像大西洋與太平洋在巴拿馬運河並不直接互通一樣,又何需擔心大西洋的水湧去太平洋?

亦有另外一種情形可以減少兩個市場的差價,既然A股H股不可以互相流通,如果兩個市場的資金可以流通,是否便可以呢?如果國內市場的股民及投資者可以賣掉手上的A股,到香港來買H股,理論上價格亦可以漸漸趨近。但市場的現實是,短線的股民不是去找尋較有投資價值的股票,而是去追尋更有「升勢」的股票。筆者這麼說,是看到像匯豐這類大藍籌在這次升市中遠遠被一些P/E或P/B極高的國內金融股拋離。同樣地可以預期,即使H股的P/E或派息較同樣的A股吸引,亦未必會出現削長就短的現象。

當然,筆者強調的是「短線」,長線來說當股市回歸基本面時,水向低流就可能在兩種市場上出現。這也是為何香港某些人對「北水南調」、「社保基金」之類消息趨之若鶩,問題是,當在同一間上市公司深滬市場同時上市的A股B股基於不同的供求也曾經差距以倍計,等待AH股同價真不知等到何年何月?

說到底,其實唐司長知不知自己的本份是船閘看守人,任務是阻止海水由一邊倒去另一邊而引起泛濫,奢談優化市場,可能會引起災難?

 

原載:http://www.tokuhon.org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