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普(10):基圍蝦到底是什麼蝦,怎麼在全國各地長得都不是一個樣子?│脫苦海

 

所謂「基圍蝦」,是指用「基圍」養殖的蝦,是一種無本生利的養殖,在香港的米埔自然保護區就曾經有很多這類蝦。

基圍,是廣東寶安縣人傳統的養蝦技術:在沿岸的沼澤地帶挖塘,在四周築起長方形的基圍。向海的一面,設有水閘,潮漲時拉起閘,蝦苗隨海水流入基圍。放下閘,堵塞了出口,蝦苗不能流出大海,困在基圍中生長,吃的是天然的浮游生物和紅樹林的落葉,天生天養,是真正的野生基圍蝦。蝦兒長大,漁民趁水退時拉起閘,在閘口置一漁網,蝦兒便投進網中。

這種養蝦技術,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傳到香港。當時內地戰亂,不少寶安縣(今深圳市寶安區)的漁民避走香港,部分聚居於米埔。由於這一帶地勢得天獨厚,面向后海灣,跟河流交匯,形成一片鹹淡水交界的沼澤,漁民便重施故技,在米埔築起基圍養蝦維生。

1. 漁民在紅樹林中築起長方形的基圍,向海的一面,設有木板做的閘

2. 潮漲時,漁民拉起閘,讓海水流入,當中夾著大量蝦苗丶蟹仔等

3. 每隔兩星期,漁民會趁潮退拉開閘,讓基圍內的污水流出

4. 半年後,漁民趁潮退時在閘口放下網,一開閘,蝦兒便隨水流墮進網中。起網,便可取出售賣。

養基圍蝦難度不高,但要看潮汐漲退。因為基圍內的水被閘堵塞著,會漸變成污水,所以漁民會隔兩個星期,趁潮退時拉開閘,讓基圍內的污水從閘口流掉大半;潮漲時開閘,讓乾淨海水流入,帶來氧分丶浮游生物,為海蝦提供營養大餐。半年後便可捕捉。

米埔自然保護區的位置,離深圳和香港都很近

在基圍蝦的養殖高峰期,米埔有二十多個基圍,每次可收過百斤基圍蝦。這些真正的基圍蝦,吃起來很甜,蝦肉亦爽嫩彈牙,頗得人心。八十年代,每斤售約160港幣,直迫石斑價,當時可是相當的貴。

但隨著老一輩漁民退休丶漁業式微,香港米埔大部分基圍已被荒廢。現在在街市常見的基圍蝦,主要是來自內地湛江一帶人工養殖的南美白蝦。湛江等內地蝦民為了增加收成,都改用麥麩或粟米等飼料,蝦味愈來愈淡。真正的基圍蝦從此消失。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