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定義:既然題目是西伯利亞,那就先定範圍,以下是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

無論那一個定義,都沒有包括蒙古國在內,所以不能隨手拿。
看完全部回答,想起了一句話:「弱水三千隻取一瓢。」
大家都只是看到土地,看到礦產,看到氣候,筆者則看到一樣:「水」。

貝加爾湖呈新月形,湖泊位於盆地地形中,周圍有山脈及丘陵環繞,湖泊南北長680公里,東西寬40至50公里(最寬處達80公里),面積31,494平方公里,是亞洲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七大湖。
淡水資源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處1,642米,平均深度758米,為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湖泊,湖面海拔456米,最深處湖床海拔-1,181米,水深達1,642米。因深度深,其體積達23,600立方公里,佔全球流動的河川、淡水湖總水量的17-20%,比整個北美洲五大湖(22,560立方公里)或北歐波羅的海(21,000立方公里)的水量還多。
湖岸地區有大量的醫用溫泉,已發現300餘處,一晝夜噴出的溫泉礦水水量可達40萬立方米。

湖泊水系
貝加爾湖有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水系流域面積達到56萬平方公里,色楞格河補給了湖泊水量的50%以上,在入湖口處形成了面積近700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洲。
注入河流
色楞格河發源於蒙古境內庫蘇古爾湖以南,中國唐代譯名仙娥河、仙萼河,元代譯名薛靈哥河,由伊德爾河和木倫河匯合而成,該河流向東北,與鄂爾渾河匯合於蘇赫巴托爾;以下才稱為色楞格河,繼續北流,進入俄國境內轉向東,到達布里亞特首府烏蘭烏德。河水從此處向北流到塔陶羅沃,再向西彎轉,流經一片三角洲,注入貝加爾湖。全長1,024公里,流域面積945,480平方公里。
流出河流
湖中流出的則僅有安加拉河,其年均流量僅為1,870立方米每秒,該河先北流,後折向西,流經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南部,在斯特列爾卡村附近注入葉尼塞河。長1,779公里。流域面積104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伊爾庫特河、奧卡河、伊利姆河等。

湖中流出的安加拉河年均流量僅為1,870立方米每秒,即是每年590億立方米。比較一下南水北調工程的調水量:
南水北調平均年調水總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
當然,最難解決的是怎樣將水帶回中國,因為中間有個蒙古國,而且缺水的西北地勢較高,就難以引水,較大的可能性是將水引到東北,再搞北水南調。

至於西伯利亞其他部份,說實話還是留給別人開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