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是在1947年9月8日從陸軍航空隊單獨成立出來的。當時美國空軍的空運任務分別由軍用空運勤務部(負責戰略空運)和戰術空軍司令部(負責戰術空運)分別負責。而在戰略空運可以利用民航業實施的觀點和國會議員利益關係下,戰略空運在很長一段時間不受重視。
朝鮮戰爭結束後至1960年,美國空軍新服役的運輸機只有C-130和C-133兩種。C-130是主要負責戰術空運的任務,C133則是主要為戰略空軍司令部運載洲際導彈,所以軍用空運勤務部根本沒有分配新飛機。為改變這種受盡忽視的情況,空運勤務部司令官在1960年3月組織了一次戰略空運演習,從美國本土14個基地空運21000陸軍和11000噸裝備到波多黎各。在兩個星期中空運勤務部來回1250次,飛行員平均每天飛行12小時以上,但由於裝備的性能不佳,實際空運量只有1000噸,其中比較大型陸軍裝備的只有一輛輕坦克和一些火炮。由此美國國會認識到了戰略空運不足的嚴重性。45架KC-135運輸型運輸機作為過渡性機種被訂購。1961年3月選定洛克希德公司的Model 300設計作為專用的長程噴射運輸機,稍後被付予正式型號C-141A。也是世界第一種專門為空運設計的噴射機。
美國空軍是在1947年9月8日從陸軍航空隊單獨成立出來的。當時美國空軍的空運任務分別由軍用空運勤務部(負責戰略空運)和戰術空軍司令部(負責戰術空運)分別負責。而在戰略空運可以利用民航業實施的觀點和國會議員利益關係下,戰略空運在很長一段時間不受重視。
朝鮮戰爭結束後至1960年,美國空軍新服役的運輸機只有C-130和C-133兩種。C-130是主要負責戰術空運的任務,C133則是主要為戰略空軍司令部運載洲際導彈,所以軍用空運勤務部根本沒有分配新飛機。為改變這種受盡忽視的情況,空運勤務部司令官在1960年3月組織了一次戰略空運演習,從美國本土14個基地空運21000陸軍和11000噸裝備到波多黎各。在兩個星期中空運勤務部來回1250次,飛行員平均每天飛行12小時以上,但由於裝備的性能不佳,實際空運量只有1000噸,其中比較大型陸軍裝備的只有一輛輕坦克和一些火炮。由此美國國會認識到了戰略空運不足的嚴重性。45架KC-135運輸型運輸機作為過渡性機種被訂購。1961年3月選定洛克希德公司的Model 300設計作為專用的長程噴射運輸機,稍後被付予正式型號C-141A。也是世界第一種專門為空運設計的噴射機。
![]() |
C-141A,留意機頭上方平滑,沒有空中加油口 |
C-141共發展了C-141A, C-141B和C141B SOLL II。
從1964年10月開始,美國空軍共訂購了284架C-141A。最後一架於1968年交機。
C-141的機員包括正副駕駛,一名機械員,一名領航員,兩名裝載長共6人。
C-141A裝有4具引擎,每具推力21000磅並有推力反向裝置。起落架分為兩組,每組8個機輪,裝在機身兩側外的大型整流罩中,不佔用機身內的貨艙空間。C141A的貨艙尺寸為高2.78米, 寬3.12米, 長21.34米(長寬和C130型運輸機相同),最高承載量為40.9噸,有10個463L貨板。載人時可以乘搭154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123名傘兵,或80副擔架。
機尾設計有蚌殼式貨艙門,向兩邊開啟。貨物是從這個門進出。貨艙地板離地面很近,貨物和車輛可以直接從機尾的裝卸甲板進出。雖然設計有機尾蚌殼式貨艙門,但在執行傘兵空投時並不會使用,傘兵是利用後段兩側的跳傘門跳出。而C141是美國第一種擔任傘兵空投任務的噴射式運輸機。
C-141A在服役後出現了一個很奇特和嚴重的問題,它執行任務時的載運量遠遠低於設計的最大承載量﹗﹗﹗問題就出現在貨艙的設計,往往還沒到載重量,貨艙就塞滿了﹗此外,C141A沒有空中加油能力,令它在執行任務時候缺乏彈性,在長程跨國運輸中如果途經的國家不允許降落加油,就動彈不得。
![]() |
從圖中可見C-141的機艙比較狹窄 |
為此,洛克希德公司於1975年建議加長C-141A的機身和加裝空中加油系統,成為C-141B。1979年初起,美國空軍計畫把所有約270架的C-141A改裝為C141B.
改裝計畫是在C-141A的主翼前後各加入一段機身,使貨艙容量增加了三分之一,總長度增加了7.11米。改裝後C-141B可以運載200名士兵,155名傘兵或103個擔架。而加裝的加油口位於機首頂部。
![]() |
C-141B,注意機頭上方的空中加油口 |
有13架C-141B接受了更進一步的改裝,加裝了紅外線探測器,導彈警告系統,雷達警告接收器,干擾絲和熱焰彈散佈系統。機內燈光改成適合夜視儀使用。這批改裝的C-141稱為C-141B SOLL II (第二代低空特種作戰),擔負特戰人員與裝備的低空滲透和撤回任務。
![]() |
C-141B SOLL II |
由於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頻繁部署,令C-141機隊擔負著沉重的任務。長時間的飛行令機體快速老化和出現裂縫,尤其是1990年波斯灣戰爭前後,大幅增加的飛行令問題加速惡化。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C-141開始退役,但美國軍方仍然對63架飛行時數較低的C-141B進行航電性能的提升,編號為C-141C。更新的裝備主要是配合美國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計畫,以便能跟上民航界的標準,與其共用空域和機場。否則就必須在更高的高度和航線飛行,增加燃油的消耗。
所有C-141運輸機於2006年退役。
![]() |
C-141C |
重裝甲地帶 Panzer 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