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悲慘世界──物價局部上脹的困局(2004-03-18)

忘記那一天信報林行止專欄,提過一個理論:

商品價格可大致分多個層次:原料價格、批發價格、零售價格。越是遠離最終消費者(end user),價格波幅越大,供應量的波幅亦越大。舉一個例子,咖啡豆的價格有如期貨般波動,巴西一場暴雨已經可以令咖啡豆的價格漲跌停板;烘焙過的咖啡豆及咖啡粉波幅細一點;超級市場貨架上的即溶咖啡又細一點;咖啡店內的杯裝咖啡則極少有價格變動。

何以有這種現象?從事過批發零售的朋友應有所體會。凡有價格變動,零售商可以向批發商施壓,批發商可以向製造商施壓,製造商在某程度上也可以向原料供應商施壓。然而這種轉嫁現象並非絕對,比如說最近塑膠原料飛漲到每噸1000美元,但紅A也只是發信給客戶聲明加價7%,市面上的紅A產品並無任何價跡象。皆因各環節的供應者並不一定能把價格上漲轉嫁到客戶,餘下的部份便由盈利中扣除。

何以原材料卻像能操控價格般,可以在批發零售價格變動不大的情況下把價格如火箭般推高?主要原因是,各生產商或產地的開發成本差異顯著,而增加供應需時遠比製造業為高,因此增加市場供應的唯一辦法,便是以價格上升使開發成本高的來源也能在有利可圖之下供應。茲舉一例:石油在中東的開發成本是一美元一桶、俄羅斯是五美元、美國德克薩斯州是十美元、美國阿拉斯加是十二美元、英國北海油田是十五美元,則油價低至十八美元一桶時,一些離岸油井已無利可圖,也沒有足夠誘因使石油公司開發新的油田及較低廉的生產技術。目前油價升到三十多美元,薯仔老鄉才能在日益枯萎的油田上竭澤而漁。其他商品也是類似的情況。

結果是甚麼?就是在CRB商品期貨指數屢創高峰之下,批發物價指數及消費物價指數原地踏步,當中的差額,便是由各環節的生產商承受!大家可以思量,來年各上市公司的業有何影響。

除了原料價格飛漲之外,運費也有類似現象,國內的運費今年的價格比去年增加以倍計,國際船費也有較大的升幅,最近航運股的上升是有實質的支持的。運費上升的原因,除了因石油及燃料價格上漲外,更大的原因是對運輸的需求大增,總的來說,是因為中國經濟過熱。其他諸如電力、用水、薪金,無一不是如此。

雖然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高速增長,但並不意味有同樣的得益,熟悉國內狀況的朋友都知道國內搵錢極難,除了一大堆攔路虎抓爛腳外,國內的製造業早已生產過剩,外國對中國產品的傾銷指控,其實有苦自己知,誰想用傾銷價白忙一場?實情是這種生產量及出口量的飛升,只是各生產商掙扎求存的結果。亞視《走馬南粵》訪問每一個市的領導都是說工業立市,何來有這樣大的海外市場容納這樣大的生產力?本銷市場又是否一個出路?

因此,投資工業股時要格外留神,物價個別上漲,背後已隱伏殺機。原料股在過去表現良好,但據報國內某些工廠以至建築地盤已因「買唔起」原料如鋼筋水泥煤炭而停工,正為這個泡沫敲起警報。從石油股的外國主要股東配股,股票裹足不前看,這個舞會也接近尾聲的時候。「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是共和國的不變定論。

同樣的情況也將會出現於升斗市民,也會蘊釀這種困局,薪金不變,樓價、租金、交通費,衣食住行價格上升,財政空間將會日漸縮窄,這相比於通漲或通縮時代,是一個更悲慘世界!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