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普(16):如何看待土爾扈特東歸?│脫苦海

 

脱苦海:如何看待土尔扈特东归?

 

看到了這一段:

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定邊左副將軍車布登札布向朝廷奏報說俄方派人來通報土爾扈特舉部東返。清政府才得知這一消息。

土爾扈特人歸來的消息在清朝朝廷中引起了爭論,是把他們擋回去,還是把他們接回來意見不一致。

最後清政府決定:第一,這件事如果俄國政府要出面交涉,要堅決擋回去;第二,土爾扈特人回來以後,一定要好好安置。

在土爾扈特部剛剛到達伊犁時,俄羅斯就通過外交手段交涉清政府,要求其不能接受土爾扈特部進入國境,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後命人回復沙皇:「此等厄魯特因在爾處不得安居,欲蒙大皇帝恩澤,投奔大清實屬誠心歸附,大皇帝施恩,將其戶口、屬眾分別指地而居,各自獲得安生之所。」

表示乾隆時中國已經具有國際外交的思維:「然其已入我界,則爾等不得任意於我界內追逐。」印度人恐怕還不明白。

 

古人真有智慧。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白話:「這樣,如果遠方的人不服,就用仁政招徠他們;來了之後,就要安撫他們。現在你二人輔助季氏,遠人不服卻不能招徠他們,國家分崩離析卻不能保全,反而想著在國內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孫的危險不在顓臾,而在自己的內部。」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