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普(3):為什麼西安沒有成為新中國的首都?│脫苦海

一講到定都遷都,免不了要搬這段老文出來:

隨著三大戰役頻傳捷報,毛澤東認為不必再遠征哈爾濱宣布新中國誕生了,但把新中國的首都建在哪裡,他還沒有考慮好。

一天,王稼祥和夫人朱仲麗去看望毛澤東,毛澤東欣喜異常,他覺得有了可以很好商量這個重要問題的人了。

「我們很快要取得全國的勝利了,我想听聽你的意見,我們的政府定都在何處?中央雖有考慮,但還沒有最後定案。」

王稼祥對此也有所考慮。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是不是定在北平?」

王稼祥的想法正與毛澤東不謀而合,毛澤東笑笑問:「噢,談談你的理由。」

王稼祥首先否定蔣介石所在的「南京」說:「現在國民黨的首都,雖然自古稱虎踞龍盤,地理險要,但是只要翻開歷史就會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都是短命的。這樣講,帶有歷史宿命的色彩,我們是共產黨人,當然不相信這一套。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從當前的國際形勢看,這是它的很大的缺陷,我們定都,當然不能選在南京。」毛澤東見王稼祥如此坦誠,而又言之有理,極感興趣地點頭表示讚許,並又提出問題說:「西安如何呢?」王稼祥回答說:「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不是秦漢隋唐時代了,今天中國經濟重心是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適。」

毛澤東又提到有人認為在中國 代曾經做過多朝都城的開封丶洛陽應在考慮之列。王稼祥從經濟和交通角度發表意見說:「黃河沿岸的開封丶洛陽等古都,因中原經濟落後,而且這種局面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的,加之交通及黃河的水患問題,也失去了作為京都的地位。」

毛澤東又興致勃勃地問道:「稼祥,你認為最合適的建都地點在哪裡?」

王稼祥受到毛澤東的鼓勵,興致更高,頓有江河一瀉千里之勢:「我認為作為首都最佳地點是北平,北平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聯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重心所在。同時,它靠近蘇丶蒙,與社會主義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國界長而無戰爭之憂,雖然離海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丶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致京師震動。此外,北平是明清兩代500年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樂意接受。考慮到這些有利條件,我的意見,我們政府的首都應該選在北平。」

毛澤東聽了這麼痛快淋漓的意見,覺得非常解渴,朗聲笑道:「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來,我們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蔣介石政權基礎是官僚資本,因此他定都南京。我們的政權基礎是人 群眾,因此我們定都北平。」(摘自《故事報》林元帆王純/文)

「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不是秦漢隋唐時代了,今天中國經濟重心是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適。」

「黃河沿岸的開封丶洛陽等古都,因中原經濟落後,而且這種局面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的,加之交通及黃河的水患問題,也失去了作為京都的地位。」

攤開地圖,西安蘭州彷彿在全國中心,但一請出胡煥庸線,就是另一翻說法:

 

再考慮一下當時的人口分佈,和現在的分別,戰前(1935年)人口更靠近北方,1948年決定建都選擇北京而不是西安等地,更符合人口的比重。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