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也可以「創造」市區地皮(上)(2013/03/27)

填海也可以「創造」市區地皮(上)
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s/tokuhon/

發展局上周展開《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第二階段諮詢,從第一階段諮詢的16個選址,進一步篩選出5個填海、1個人工島及3個發展岩洞選址,其中尤以填海項目更為觸目。這5個選址包括:

住宅

屯門龍鼓灘(200-300公頃)

沙田馬料水(30-60公頃)

物流

青衣西南(80-120公頃)

大嶼山北小蠔灣(100-150公頃)

娛樂及商業

荃灣欣澳(60-100公頃)

撇除選址所面對的環保等阻力,筆者認為土地用途的建議也值得商榷,主要原因是只考慮現狀,而未能從長遠及整體社會利益思考。

abf

在建議於龍鼓灘發展住宅時,政府好像忘記了新界西堆填區在那裏,同時又忘記了在曾咀興建超級焚化爐的建議。

abg

將住宅建在運作中的堆填區附近,只是再製造多一個問題,雖然新界西堆填區預計在2018年關閉,但是新界東南堆填區(即將軍澳137區)也是預計在2012年關閉,現在關閉了沒有?

abh

其實許多年前,政府已建議將上址作為港口物流用途,由於龍鼓灘對開海域是深水航道,何不將1-6號碼頭搬到更深水的龍鼓灘,再將7-8號深水碼頭搬到青衣西南,那麼就可挪出211公頃市區臨海地:

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s/tokuhon/%E4%BA%BA%E9%80%A0%E5%B3%B6%E4%B8%8D%E5%A6%82%E6%90%AC%E7%A2%BC%E9%A0%AD-083320291.html

abi

至於前文提及的大嶼山兩個填海地點,屬於荃灣區的欣澳作為區域娛樂及商業十分適合,能配合機場及迪士尼等旅遊設施,問題是為甚麼又將物流放在小濠灣?如果將龍鼓灘(200-300公頃)轉作物流發展,加上青衣西南(80-120公頃),合起來共有280-420公頃,減去用來補償葵涌泊位用地的211公頃,餘下的69-180公頃大致可以補償小蠔灣(100-150公頃)的面積。

那麼小蠔灣可以改作更佳的用途,除了可撥作住宅外,更佳的選擇是發展商住混合式用途,即是包含住宅、商場、酒店等用途,可以為東涌新市鎮擴展部份的人口提供就近的就業機會,避免出現像天水圍那樣的規劃錯誤。只需在小蠔灣車廠設站,並輔以上蓋住宅發展,已可以解決到對外交通的問題。

發展大嶼山,公眾最關心的是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問題,農漁自然護理處曾研究中華白海豚的出沒地點:

http://www.afcd.gov.hk/tc_chi/conservation/con_mar/con_mar_chi/con_mar_chi_chi/con_mar_chi_chi_dis.html

abj

從圖中所見龍鼓灘和小蠔灣的確是中華白海豚出沒的地方,反而欣澳、蝴蝶灣及東涌與人工島之間少有出沒,所以用蝴蝶灣代替龍鼓灘,用東涌與人工島之間代替小蠔灣,可能是更環保的選擇。而筆者之前建議的南屯門至機場線,亦可以考慮用蝴蝶灣土地發展收益補貼。

abk

改動之後,中長期已無需要考慮中部水域人工島方案。筆者建議將填海的用途改為:

物流

屯門龍鼓灘(200-300公頃)/蝴蝶灣

青衣西南(80-120公頃)

娛樂及商業

大嶼山北小蠔灣(100-150公頃)/東涌與人工島之間

荃灣欣澳(60-100公頃)

政府及機構用地

沙田馬料水(30-60公頃)

當中沙田馬料水的詳情,由於篇幅關係,將於下篇交待。

 

One thought on “填海也可以「創造」市區地皮(上)(2013/03/27)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