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無兩頭利(2007-01-30)

教院校長不獲續約,惹出陣陣風波,職員與學生認為是因為校長對於教統局要求與某校合併採取不合作態度而導致被踢出局。

筆者一向都認為,學校雖然不用牟利,但仍然要受到效益檢證,只不過不是用盈利來衡量。樹仁學院多年來不獲政府資助,也在今年升格,教院至今仍然不獲升格,相信並不是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是其他因素。而這些其他因素,政治干預固然有一定的比例,但教院又是否做出令人認同的成績出來呢?

師範合併做教院之前,收取甚麼水平的學生,教出來的畢業生是甚麼水平,至今合併後,又有沒有足夠的水準提升而達至「大學」的水平,進而為學生提供夠廣泛的事業幫助?回到純學術的範疇,教院的畢業生又是否有何傑出的學術成就,以便擠身大學之林?

歸根到底,實在是專門學院與綜合大學之爭。如果教院希望成為一間專門學院,應尋求將其他大學的教育系納歸旗下;如教院希望成為綜合大學,就是要走合併之途。教統局的取態明顯是後者。

上世紀大專學界曾出現「割鬚棄袍」與「寧為玉碎」事件,前者是某院校為了爭取政府承認,關閉一個皇牌學系;後者是某院校拒絕三改四而放棄政府資助。兩件事都看出主事人的取捨,要麼改變自己去迎合資助者,要麼堅持已見而自立。筆者看不到校長以至其支持者對此有任何明確的取態,而是一方面抱怨資助被削減,另一方面又堅拒對體制作任何改動。

以下是一名「教育學界」人仕的意見,從中看到其兩難之處:

特稿
合併非末路但資源攤薄

莫禮時被叮走,教院難逃與中大合併之命運。有教育界人士指,教院與綜合性大學合併並非末路,或有助提升收生成績及擴闊學生的視野,但亦提醒即使院被中大合併,投放在育的資源極可能慘被醫學院、商學院等強勢學院瓜分,教育學院仍難受惠。

一名學者稱,若教院與中大合併,學生畢業時所獲的證書將由中大頒發,選讀院的學生成績亦會提高,中大屬綜合型大學,即使學生主修教育課程,仍會修讀三分二跨學科科目,有助擴闊視野。但他坦言,若將教院併入綜合大學,表面上投放在教育的資源會增加,但由中央分配資源,醫學院等反而會取得更多資源,但教院資源無所增益。

港大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則認為,各地師訓大學主要分兩大類,綜合性大學的教育學院學生可修讀更多科目,師範大學則對教育有更深認識及研究,以新加坡師範大學為例,是全國取得最多人才入讀的大學之一,政府十分重視教師培訓,除替該校正名大學外,更給予學生免費及每月給予約一萬元的薪金資助。他說,若本港教院不獲正名,其他大學育系也有負面影響,難吸引到最好學生入讀,從而提高教師水平。

本報記者

作者很明白地指出針無兩頭利,合併亦有利有弊。但未能指出最關鍵的一點:專門學院將會令到畢業生事業局限在某一範圍。當然法學院、理工學院、商學院或藝術學院也對畢業生出現標籤效應。問題是在殺校、一份工兩人做、全職與合約兩薪制之下,從事教育專業的前景已蒙上陰影。即使教院升格為大學,順手像上述學者所講間接令其他大學的教育系受惠,又是否能吸引到最好的學生入讀,從而提高教師水平?

歸根到底,教育界中人根本就不想面對現實,莫講他們教的學生需要面對職業上的選擇,就算他們自己也要為一已的事業打算。某行業如發展前境蒙上陰影,畢業生在事業發展上吃虧,作更多的投入也效果不彰。

至於有學界中人提出罷免主席、投票選校長、校政民主化之類,借題發揮乘機搏亂而矣!乜教院管理層的權力來源自職員或師生嗎?不如將露輝路豪宅地皮拆售分錢算喇!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