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港出聲:從各區人口構成解讀補選結果│脫苦海

 

立法會補選結果剛剛出爐,但最大的冷門卻在九龍西區,由在地區工作多年的鄭泳舜壓倒反對派主將姚松炎,雖然只是贏個馬鼻,但建制派從反對派的地區陣地拿多一席,相信連當事人都始料不及。

在筆者眼中,這次的賽果與香港各區的人口構成有一定的關係。香港的城市發展,是先港島,到九龍,再擴展到新界,所以在超過半個世紀的外遷之後,仍然留在港島,忍受較貴電貴和居住成本都要留下來的港島人,本身就有一定的特點。套用近期周顯先生在他報的論述:「搞選舉的人都知道,港島區選民的質素,和其他地區並不相同,的士司機也知道,港島區的客人質素,也和九龍和新界區不同。」簡單地講,就係以藍血自居,甚至中西區和灣仔區的人,和東區也有分別,至於南區就是兩極化,有超級富豪,又有香港仔鴨脷洲的小市民。所以拉平來說,是傾黃的。

筆者早年研究18區地產市場時,發覺將軍澳不少人是從港島搬過去的,所以將軍澳的人口屬性,也是傾黃的。而沙田是新界各區當中收入最高的,雖然也有不少公營房屋,但私人屋苑的比重也很高,所以結構上也是屬於傾黃的,特別是馬鞍山區。

至於九龍西區,筆者已居住了接近半個世紀,在回歸以前,油尖旺大深長紅土城,都是舊區,都是一些很實際的小市民。大角咀就有句名言:「快餐賣貴五毫子,都可能會做唔住。」以前大角咀的區議員就像走馬燈那樣,多數都只能做一兩屆,直到建制派有兩名議員分別在大角咀北和大角咀南大搞地區工作,才能站穩陣腳。其實深水埗也是類似,紮根多年的馮檢基就曾經被街坊質問:「呢幾年你為深水埗做過啲乜嘢?」不是街坊不念舊,而是空叫口號無做地區工作,都很難在九龍西的舊區立足,無論藍定黃,沒有業績就會被請走。

當然,在回歸之後發展出來的九龍站、奧運站、四小龍,以至正在形成的南昌站社區,與舊區會有些不同,只是九龍站和奧運站已有不少新來港人士入住,四小龍很多業主都是低位入貨,他們都比較傾藍。至於南昌站至海壇街一帶,都是高位接貨的,他們就比較傾黃。

另外住人口較少的傳統富人區,即京士柏、又一村、九龍塘、嘉多利山、何文田山等,都是比較多老香港居住,他們的傾向性不大,都是看業績居多。所以今次建制鄭泳舜當選,卻是險勝是可以理解的,而他在未來的日子要由深水埗走到油尖旺和九龍城兩區做地區工作,不然未來議席可能得而復失。

原圖﹕
http://news.wenweipo.com/2018/03/12/IN1803120010.htm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215598&target=2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525404&target=2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9/30/FI1009300054.htm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316958-%E9%A6%99%E6%B8%AF-%E4%B8%AD%E5%B9%B4%E5%A5%B3%E5%AF%B6%E7%9B%88%E8%8A%B1%E5%9C%92%E5%A2%AE%E6%96%83

發表迴響